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不應提倡普遍性癌症篩查,應重視其負面效應

不應提倡普遍性癌症篩查,應重視其負面效應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8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應提倡普遍性癌症篩查,應重視其負面效應

“我國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治癒率提高,死亡率下降,這一結果能簡單地歸功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嗎?不一定。”在11月5日於遼寧省大連市召開的醫學與人文高峯論壇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啓德提醒醫學界,癌症患者生存率提高和死亡率下降,治療技術的進步是重要原因,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能並沒有直接關係,不應提倡普遍性癌症篩查策略。

論壇上,韓啓德列舉了國內外權威機構發佈的甲狀腺癌、腎癌、黑色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癌症的檢出率與死亡率等關係的調研數據。這些研究均顯示,癌症的檢出率儘管有所提高,但患者的死亡率幾乎沒有變化。如全球1995年~2009年癌症生存數據顯示,美國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爲68%,中國僅爲31%。這是因爲美國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嗎?仔細分析數據發現,美國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發病率遠遠高於中國,這兩種癌的5年生存率比較高;我國肝癌、胃癌、食道癌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美國,導致我國與美國差距較大。如果剔除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美國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降到33%,兩國就沒有這麼大差別了。在對癌症的發病率和治癒率大幅提高的原因進行分析時,不能排除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即多數情況下可能只是我們發現了更多沒有症狀和體徵的、原有條件下不能發現的、進展很慢(甚至不會增長或可能自動消失)和不會轉移的所謂“早期癌症”。

韓啓德認爲,第一,“早發現早治療”未必有效,普遍性癌症篩查不應提倡,要重視篩檢的負面效應。第二,應該着力研究進展緩慢的惰性腫瘤,爭取找到好的簡便診斷指標。第三,不能把切除腫瘤組織和殺死癌症細胞作爲主要治療目標,而要針對癌症的病因來治療。第四,醫學診治指南來自客觀數據,但具體到患者個體,還需要綜合多方面情況;對於早期發現的“癌腫”不能採取“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人”的輕率舉措。第五,衰老是癌症最重要的病因,衰老不可避免,因此癌症不可能消滅。

本次論壇由大連醫科大學、醫學與哲學雜誌社共同主辦,全國近300名專家學者參加了交流。與會專家認爲,包括癌症在內的慢性病防控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社會、經濟、哲學、倫理的問題。要控制慢性病的蔓延和發展,需要就現行的技術策略和技術政策進行全面反思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