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養老產業如何升級?國際經驗給出新啓示

養老產業如何升級?國際經驗給出新啓示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5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與新冠肺炎(COVID-19)“奮戰“數月,中國的疫情逐漸平靜下來。但在歐美及其他地區,疫情依然肆虐。

養老產業如何升級?國際經驗給出新啓示

老年人正是這場危機中最脆弱的人羣。據西班牙《國家報》報道,西班牙養老院已經成爲“人間煉獄“,軍隊士兵在爲養老院消毒時發現,不少老年人處於完全被遺棄的狀態,很多人甚至在自己的房間中去世,悽慘的景象令人震驚。

隨着年齡增長,人體對於外來病毒的抵抗力逐漸下降,而養老中心的老人大多都患有基礎疾病,一旦出現疫情,極易變成羣體性感染。這也爲全球的養老產業敲響了警鐘。防止疫情“突襲”高危老年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升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這需要養老機構在滿足基本醫療需求外,加強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及時瞭解老人的健康狀況,做到可評估、可干預。

今年2月份,加拿大亞太基金會(Asia PacificFoundationofCanadia)發佈了一份行研報告——《中國養老產業發展》(CHINA'SEVOLVINGSENIORCARESECTOR),對中國養老服務業存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深度剖析,並列舉北美排名第一的慢病預防中心——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CWI)、日本最大的養老服務公司日醫學館(NichiiGakkan)和歐洲最大的居家養老公司Buurtzorg三個優秀的跨國合作案例。其中,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CWI)在模式方面的創新,或許能給予行業一些啓發。

關口前移,健康管理躍升至舞臺中央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有多快?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末,中國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9億,佔總人口的17.9%。預計到203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25%,到2050年這一數據將達到35%。人口快速老去的背後,社會負擔和經濟負擔成倍加重,直接表現在慢性病高發和醫療費用支出指數級增長。

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傳統的養老服務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要,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都亟待突破。加拿大亞太基金會在研報中指出,引進國際先進的養老理念與模式,結合中國國情發展有特色、有品質的養老產業已成爲一大趨勢。

而所提及的案例中,CWI所強調的“健康管理”爲養老服務業升級打造了一個突破性樣板。

具體來說,CWI是通過爲養老提供“健康管理”服務賦能來進行創新,除了線下能力,CWI也充分意識到“AIoT”這一線上能力。在中國,CWI與健康科技公司妙健康合作,完成健康管理服務數字化升級,並開啓可複製化模式。

資料顯示,CWI有着20多年的循證醫學臨牀經驗,始終秉承“無評估,不干預”的原則,先對用戶進行場內風險篩查及健康評估,再到慢病干預處方出具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導,由專業團隊進行效果評估後進一步調整,已經在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老年人常見病臨牀管理上有突出效果,此外,還有心血管康復、癌症康復、減肥門診等服務。

早在2015年,CWI就已經在中國進行落地試水,與山東省日照市中醫院合作建立了中加國際健康管理中心,進行“醫療+健康管理”模式的深度融合,讓這家三級中醫院搖身一變成國際化醫療健康機構、全國健康管理培訓示範基地及全國運動處方試點基地。

從2018年開始,CWI聯合妙健康正式在國內成立了合資子公司——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中國)「簡稱CWI(中國)」,實現門店體系的規範化建立,自此爲其在中國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通過妙健康打造多年的AIoT技術加持,升級後的CWI(中國)對服務場景進行了完美的擴張,在充分堅持原有嚴謹的生活方式醫學爲基礎,藉助可穿戴設備、移動端應用遠程指導,爲全人羣提供全生命週期科學、有效、系統性的健康管理服務,打造了“現場+離場”,“線上+線下”的全場景服務閉環,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和服務效果。

與此同時,CWI(中國)與妙健康共同培養服務人員,開始對外輸出能力。以2020年初在鄭州最新落地的太平洋保險·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爲例,中心可以通過AIoT智能分析和管理,爲用戶制定個性化的方案,引導用戶主動降低慢病風險,尤其對於60歲以上老人有效的健康管理,爲商業健康險從只覆蓋健康人羣邁向慢病人羣打開了新思路。

除了與保險企業合作,最大限度延長保險用戶健康生命週期,以滿足保險的控費需求外,CWI(中國)的落地形態還包括和醫院、地產、養老院等角色合作,例如去年CWI(中國)陸續與十堰市太和醫院、北京金茂怡生園酒店達成戰略合作,開創AIoT賦能健康管理的醫院店和社區店樣板。可以說,CWI已經全面進化成集養老服務、慢病康復、健康管理、運動健身、健康險、醫藥新零售等複合功能爲一體的綜合機構。

加拿大亞太基金會在報告中強調,CWI在中國取得成功的一大關鍵因素,主要得益於其與中國企業妙健康的合作,多種落地模式獲得了中國政府的高度讚譽。CWI亦雄心十足,表示將會繼續擴大在中國的佈局,在全國各地建立100個新的健康管理中心。

他山之石:日本、荷蘭的模式剖析

CWI對於自身“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基因的精準定位,以及“中西融合”的敏銳嗅覺,助推其成爲近年國內健康管理行業較爲成功的實踐之一。

但正如報告中所指出的,日本的日立學館、荷蘭的Buurtzorg這兩種先進模式的引進,也爲中國養老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杆,同樣有值得借鑑的地方。

據瞭解,日立學館是一家以居家護理爲長的老牌日本老年介護企業,其旗下經營着400家老年護理機構和1300家老年護理服務站,累計爲大約13.5萬名老年人提供過護理服務,以其“介護”的高頻特性打造出了一套具有特色的養老模式。

在2014年進入中國市場後,日立學館通過與中國本土家政公司以合資企業的形式,落地了許多居家護理服務和介護人員培訓的子公司。國內養老機構經營者往往缺乏專業技能和服務經驗,基於此,日立學館走的是“輕資產模式”——提供護理服務和人才,而不是專注於高級的護理設施,優質的護理服務在中國養老市場收穫了一票“粉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荷蘭公司Buurtzorg,它主要瞄準的是社區智慧養老這塊蛋糕。荷蘭Buurtzorg成立於2007年,其佈局遍佈世界各地,除了中國,還涉足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

Buurtzorg的養老服務模式與中國政府設想中的養老模式較爲吻合:由民營機構運營、以社區爲基礎,IT平臺提供技術支持。其服務團隊一般由10-12名護理人員組成,這個小團隊具有一定的話語權,他們可以因地制宜調整服務模式,賦予小團隊在專業領域內的高度自主管理。

與CWI類似,Buurtzorg在服務中相當於“健康教練”的角色,他們也強調“預防”和健康管理的理念。爲了實現對老年人健康的管理,Buurtzorg與技術平臺OMAHA達成合作,在該平臺上,病人的需求和醫療干預結果都會被記錄下來,後續的分析和評估也在該平臺進行。在中國,Buurtzorg已在上海、蘇州和青島有所落地,正在進入大衆的視野。

可見,日本、荷蘭模式能夠在中國落地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在於其對中國市場現狀做出了正確的預判,選擇了一條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若非如此,在互聯網高速發展及產業數字化熱情高漲的中國,與CWI先進的AIoT模式相比,必然難以爲繼。

疫情催化,科技加速養老生態重構

整體來看,目前中國的養老產業發展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城市高品質養老機構供給嚴重不足,農村養老也還存在很大空白。在這些跨國玩家落地中國的實踐中,一系列緊貼“大健康”標籤的服務曾經並不被看好,過去還一度處於養老服務產業的邊緣地位。今年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催化,讓人們意識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產業加速升級。

政策層面來看,近年來,國家曾多次針對基礎設施建設、專業護理人員的激勵、社會資本參與、減稅等多個方面釋放利好。其次在跨境的投資和交流方面,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中國政府鼓勵多方的“思想碰撞”,積極徵求外國專家和國際組織意見。這種開放的氛圍使得中外合作更加緊密,也給國內養老產業重構注入了新動力。

積極信號還有很多,3月中旬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老年人的抵抗力相對較弱,而且大多都患有基礎性疾病,所以更容易感染傳染性疾病,老年人是這次疫情防控的重點人羣。對老年人進行健康管理,特別是對那些高齡老人、失能老人、還有空巢的老人,特別予以關注。

這也意味着,在疫情過去後,養老行業參與者更要看向“健康管理”,對於未來行業發展走向做好預判,思考怎樣結合國情發展出獨具特色、有品質、更健康的養老產業。

另外不可忽視的還包括養老產業與新技術手段的融合。去年7月,國家衛健委在全面推進老年健康管理工作中就提出,要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功能,同時鼓勵和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研發可穿戴老年人健康支持設備和技術等。

未來,在5G、物聯網等新基建更加完善的中國,新興技術必然會掀起全新的產業革命浪潮,健康大數據的價值發揮及保險科技的深度融合,或將重構整個養老產業生態。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