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寶典 > 中醫養生 > 大椎的準確位置圖和作用 大椎不通的身體表現

大椎的準確位置圖和作用 大椎不通的身體表現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椎是常用的中醫保健穴位,據《鍼灸大成》言其具有“主肺脹脅滿,嘔吐上氣,五勞七傷,乏力,溫瘧痎瘧,氣注背膊拘急,頸項強不得回顧,風勞食氣、骨熱,前板齒燥”等功效,下面文章將繼續具體講解有關大椎穴的位置和功效作用,趕緊來看看吧。

大椎的準確位置圖和作用 大椎不通的身體表現

大椎的準確位置圖和作用

準確位置

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作用

1、溫通諸陽,解表發汗

大椎爲督脈的腧穴,督脈爲諸陽經之海,陽者主衛主表,凡風寒之邪外束肌表,而現頭痛、惡寒、發熱之表證,可針刺大椎穴,起到振奮陽氣,疏風散寒,解肌發汗,驅邪外出的作用,爲治療傷風感冒之有效穴。

2、溫經活絡,通陽散瘀

大椎是督脈與手足三陽經之會穴,而督脈統督一身之陽,陽主表,凡風寒溼邪侵襲經絡,致氣血阻滯,經絡不通,發爲痹阻,形成疼痛麻木之風寒溼痹諸症,刺激大椎穴可通經絡、和氣血、散瘀滯、止疼痛等,對於半身不遂,小兒麻痹,及督脈疾病如脊柱強直、角弓反張、腰背疼痛等症也有一定療效。

3、回陽固脫,散寒救逆

凡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肢冷脈伏等陽虛欲脫的症候,以及寒邪中於肌表,陽氣被寒邪所遏,不能外達,而呈現四肢厥逆,寒戰鼓慄,脈微細或伏,皆可溫灸大椎穴,以收回陽通脈、散寒救逆之功。

4、清熱開竅,鎮驚安神

大椎爲手足三陽與督脈之會,主通一身之陽氣,可治邪客於表,致三陽經氣閉遏之發熱,以及熱極生風,驚悸不安等症。小兒爲稚陽之體,臟腑嬌嫩,氣血未盛,神氣未充,肌膚薄弱,外感六淫之邪,極易發熱,熱極生風,而致驚風抽搐。

5、增強衛氣,驅邪截瘧

大椎穴爲諸陽之所會,性善向上向外,瀉之能宣通陽氣,祛邪達表,而介通陽截瘧之功,可治療各種瘧疾,根據不同證型的瘧疾配用相關穴位運用,是治療瘧疾之效驗穴,常用配伍爲大椎配陶道、間使、後溪治療瘧疾。另外在《肘後歌》有:“瘧疾寒熱真可畏,須知虛實可用意;間使宜透支溝中,大椎七壯合聖治。”的說法論證。

6、固衛安營,清熱斂汗

凡肺氣虛,衛陽不固,表虛易感風寒,而致發熱、咳嗽、倦怠、午後潮熱、夜出盜汗之患者,刺激大椎有益氣固表、濟陰安營、清熱斂汗之效;另在《玉龍歌》有:“滿身發熱痛爲虛,盜汗淋淋漸損軀,須得百勞椎骨穴,金針一刺疾俱除。”的說法,可見此穴強壯身體,扶正祛邪,清熱斂汗的作用。

找大椎簡單方法

1、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

2、在低頭時,頸後最明顯的那個突起下方的凹陷中處即爲大椎穴。

3、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爲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在此胸椎下方的凹陷處便是大椎穴,用食指按壓會感覺有輕微的痠痛感。

大椎不通的身體表現

1、毒素堆積

大椎穴是督脈、足太陽膀胱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七條經絡的交匯處,如此處不同,則會造成體內溼毒寒邪,毒素堆積,誘發疾病。

2、免疫力下降

大椎是督脈的腧穴,爲督脈與手足三陽之會,有調節全身陽氣的作用,而陽氣指臟腑之氣,是臟腑功能的體現,具有溫煦、推動、防禦、固援的作用,若陽氣充足則臟腑功能正常,抵禦外邪的能力強盛,但若是大椎穴不通,則陽氣虛弱,臟腑功能低下、免疫力下降,人容易出現感冒等病症表現。

3、肩頸疼痛

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下的位置,常刺激此穴位可治療頸椎病,但若是此穴不通,則會引發此部位的疼痛,便更要加重刺激,使其經絡暢通,疼痛緩解。

大椎堵塞自己如何疏通

1、根據上述找大椎穴的方法,確定大椎穴的位置。

2、用大拇指按揉大椎約200次,或按揉3〜5分鐘,每天堅持。

3、或用手掌貼着大椎穴上下左右搓也行,另外還可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無名指等對稱用力,對大椎穴位做捏擠運動,每一次搓按的時間在15分鐘左右即可,一天重複做2次即可。

4、如條件許可的話,可到專業的中醫院進行大椎穴的拔罐、艾灸、刮痧、刺血鍼灸等操作疏通大椎穴效果會更好。

艾灸大椎一個月的效果

大椎穴又稱爲百勞穴,意爲穴內氣血爲人體的各條陽經上行氣血匯聚而成,有統率和督促全身陽經的作用,還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若堅持艾灸大椎穴一個月,可以有效緩解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肩背痛,腰脊強,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證,五勞虛損,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等病症,同時還可增強陽氣,趕走溼寒,告別疼痛,提高自身免疫力!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