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寶典 > 中醫養生 > 月經不調艾灸哪個部位

月經不調艾灸哪個部位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週期或經量發生異常,並伴隨其他症狀,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常見的有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等症。中醫學認爲,月經不調主要是由於情志所傷,憂思鬱怒,導致氣滯血瘀,衝任失調所致,要改善月經不調的現象,可以通過艾灸的方式來調理治療,那麼月經不調艾灸哪個部位呢?

月經不調艾灸哪個部位

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三寸處,即臍下四橫指處。

子宮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處,即臍下旁開四橫指處。

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骨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側頭的隆起處。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氣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處。

氣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月經不調艾灸哪個部位

月經先期艾灸治療

主要症狀:月經先期是指月經週期提前7天以上,連續兩個週期以上,甚至每月兩次。行經先期,量多色紫,質稠而黏,且伴隨面紅心煩,舌紅口乾,尿黃便結,爲實熱;量少色紅,五心煩熱爲虛熱;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塊,胸肋乳房脹痛,則爲肝鬱;量多色淡,經質清稀,神疲肢軟,心悸氣短,爲氣虛。但如果提前僅3-5天,或偶爾提前一次,無其他明顯症狀,不做病論。

艾灸療法:患者仰臥,取關元,子宮,血海,三陰交穴,用艾條溫和灸,患者以感覺溫熱舒服,以至微有熱痛感覺爲度,使溫熱連續刺激,每穴灸5-10分鐘,或用艾炷隔講究,每穴灸3-5壯。氣虛者加灸中皖,神厥,氣海,足三裏,隱白穴,俯臥加灸心俞,脾俞穴;肝鬱者於仰臥位加灸期門, 內關,地機,太沖穴,於俯臥位加灸肝俞,次髎穴,灸法同上。

艾灸作用:疏肝解鬱,活血化瘀。

月經不調艾灸哪個部位 第2張

月經後期艾灸治療

主要症狀:月經後期又稱:經遲。指的是月經週期延後7日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連續兩個週期以上,若進行後期,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喜暖畏寒,面白肢冷,苔薄白,脈沉緊,爲血分實寒;若經期延後,量少色淡,質清稀,小腹綿綿作痛,喜溫喜按,腰痠乏力,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爲血分虛寒;若經期錯後,量少色淡,質清稀,頭暈眼花或心慌失眠,面色蒼白,舌淡苔少,脈虛細,爲血虛;若月經後期,量少色黯有塊,小腹脹痛,胸肋乳房發脹,脈弦澀,爲氣滯。

艾灸療法:患者仰臥,取氣海,關元,子宮,氣穴,血海,三陰交穴,用艾條溫和灸,溫熱連續刺激,每穴灸5-10分鐘,或用艾炷隔姜灸,每穴灸3-5壯,然後俯臥,取膈俞,肝俞,腎俞穴,灸法同上。血分實寒者,仰臥位加灸天樞,歸來穴,俯臥位加灸次髎穴;血分虛寒者,於仰臥位加神闕,地機,太溪穴,俯臥位加灸命門穴;血虛者,仰臥位加灸神門,足三裏穴,俯臥位加灸心俞,脾俞穴;氣滯者,仰臥位加灸期門,四滿,中極,蠡溝穴。灸法同上。

艾灸作用:疏肝解鬱,益氣活血。

月經不調艾灸哪個部位 第3張

月經先後無定期艾灸治療

主要症狀:月經先後無定期又稱“經亂”,指月經不按週期來潮,提前或錯後7天以上,其中經量或多或少,經色紫黯,經行不暢或有血塊,胸肋,乳房,小腹脹痛,精神鬱悶,喜嘆息者爲肝鬱,量少色淡,精神不振,頭暈耳鳴,腰膝痠軟者多爲腎虛。

艾灸療法:患者仰臥,取關元,子宮,血海,三陰交穴施灸。腎虛者於仰臥位加灸太溪,水泉穴,於俯臥位加灸命門,腎俞穴;肝鬱者於仰臥位加灸期門,蠡溝,太沖穴,於俯臥位加灸肝俞穴,用艾條溫和灸,溫熱連續刺激,每穴灸5-10分鐘,或用艾炷隔姜灸,每穴灸3-5壯。

艾灸作用:疏肝解鬱,活血化瘀。

月經不調艾灸哪個部位 第4張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