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曝光臺 > 藥源性血小板減少症的病因

藥源性血小板減少症的病因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藥源性血小板減少症是由某些藥物所致周圍血液中血小板計數減少,從而導致的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就是應用了骨髓抑制性藥物,通常在用藥後1-2周發病。

藥源性血小板減少症的病因

可以引起藥源性血小板減少症的藥物包括:

1、抗凝血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如肝素、阿司匹林、抵克立得等,其作用機制與免疫機制有關。

2、抗腫瘤藥物和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氮芥、甲氨蝶呤、環孢素等,其作用機制爲骨髓抑制作用。

3、抗菌藥物:常見可降低血小板的藥物包括氯黴素、萬古黴素、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及磺胺類等,作用機制爲免疫機制或骨髓抑制作用。

4、解熱鎮痛藥:大部分解熱鎮痛抗炎藥都會抑制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減少,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

5、抗癲癇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等常用的抗癲癇藥都可能導致骨髓抑制而引起血小板降低。

藥源性血小板減少症的病因 第2張

6、降糖藥:一些降糖藥,如了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等,會使服用者血小板降低,目前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7、其他:一些利尿劑、中藥製劑、疫苗、降脂藥、抑酸藥、強心藥都可以引起血小板降低,其機制尚不清楚。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