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有個醫院在社區真好

有個醫院在社區真好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2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趙慧


儘管社區醫院離家近,很多人看病還是願意去大醫院。但是最近幾年,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前去就診,到底爲什麼?

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趙慧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隨着社會生產的發展,醫學的進步,人們對防病治病的認識逐步深化,醫療保健從個體向羣體轉變,尋求羣體防治疾病的措施和方法,社區衛生服務正是適應這種需要而產生的。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着轄區11萬常駐人口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工作。77歲的吳奶奶住社區醫院附近,她說:“我在這裏看病拿藥特別省事,醫生們態度很好,每年有一次免費體檢,平日裏舉辦健康講座我也會收到通知,有個醫院在社區真好。”

有個醫院在社區真好

慢病管理更精細

醫改之後,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量增長20%。在門診量不斷增長的基礎上,服務中心不斷探索慢性病患者規範管理方法。截至目前,去該院就診的高血壓患者有7800多名,規範化管理(每季度保證醫患面對面進行隨訪)的有4000多名;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有3000多名,規範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有1900多名。

以糖尿病管理爲例,由於普通門診和隨訪難以做到精細化和個性化,中心推出了糖尿病特色門診,一上午門診量限定15位,爲糖尿病患者提供VIP服務,這一方面對醫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全科醫生基礎上培養專科特長,爲患者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另一方面規定單個患者服務時間,有針對性地爲患者制定個性化指導,教患者進行自我管理。

此外,該院每年還爲規範化管理的糖尿病人免費進行4次血糖監測。未來,醫院還將推出高血壓、呼吸道、骨質疏鬆等以社區慢病、老年病爲特色的專科門診,把社區的慢病患者進一步強化管理起來,降低慢病發病率、致殘率、致死率,提高慢病患者生活品質,更好地服務轄區慢病患者。

有個醫院在社區真好 第2張

健康教育走上門

醫院堅持預防爲主,致力於將健康知識和理念帶入社區,帶到居民身邊,用通俗易懂的方法給大家講解醫療保健知識。每年年初,中心對上一年門診診斷情況進行統計、排序,並分析居民的體檢數據,根據結果制定全年的健康大講堂內容。講課醫生不僅有本院醫生,還有三級醫院專家,每週三開展活動,內容涵蓋慢性病預防、健康生活方式、中醫養生等各方面知識。

爲了讓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社區服務中心通過多種方法吸引居民聽課,一是在門診過程中進行預約,發現病人有相關需求,醫生會將課程告知病人。二是家庭醫生通過電話、短信將講課信息通知居民。此外,家庭醫生還會通過微信羣,與患者互動。

中醫科醫生申請了微信公衆號,每天撰寫發佈文章傳播中醫養生知識。2017年,醫院共進行45場健康講堂,39場大型義診,發放材料萬份,惠及上萬人次,促進了社區居民健康素養的提高。今年,他們還將進行“社區醫院患者用藥教育100家”活動,普及用藥知識。

有個醫院在社區真好 第3張

中醫服務有特色

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年免費對本轄區65歲以上老人體檢、中醫體質辨識,醫生會根據體檢情況和體質辨識結果,爲老年人有針對性地提供建議,進行中醫調理。

中醫治未病,中醫科積極利用時節,開展冬病夏治三伏貼、三伏灸等特色服務,幫助居民調理身體,治療慢性呼吸疾病、脾胃疾病、腰腿關節病,受到廣大社區居民歡迎。開設了鍼灸室、艾灸室、理療室,利用30多項中醫技術爲百姓提供服務,該科還請多位老中醫專家坐診,提供中草藥代煎服務,給就診患者提供了方便。鼓勵醫生學習中醫兒科知識,填補兒科的空白,利用“媽媽班”講堂,爲產婦和0~36月兒童進行中醫健康指導,受到居民一致好評。

幾年前,社區裏一位大爺患上溼疹,四處問診都沒好,身心煎熬。他來到社區醫院中醫科,在徐大夫悉心治療下,病好了。大爺表示,她不僅治好了我的皮膚病,還去掉了我的心病。逢人便誇徐大夫,經常送一把芹菜、一盆小花給徐大夫,徐大夫也總是回贈水果,一來二去,大爺乾脆把徐大夫認作幹閨女。

家庭醫生服務,讓醫生與病人更熟了,對一些病人的健康變化情況,他們都做到心中有數。全科醫生楊大夫說:“社區醫生很需要患者的信任,只有相信我,纔會找我就診。”趙慧說:“薪酬雖然不高,但是所有醫護人員都對工作發自心底的熱愛,這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