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冬季進補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

冬季進補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冬季是進補的大好時機,很多人會抓住時間來好好進補,殊不知,由於缺少進補的相關常識,結果掉進了進補的誤區之中。今天呢,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冬季如何健康進補。

很多進補方法存在誤區

誤區一:進補過急

冬季進補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

很多老百姓急吼吼的就開始了進補大餐。可大餐過後,卻常又覺得腸胃不適。於是有的人便認爲自己虛不受補,放棄了進補計劃。其實問題不在於進補的食物上,而在於進補的方法不對頭。冬季進補時,好先做引補,調整好脾胃功能,爲大補做好準備,這樣就可以避免進補的不耐受反應,使得進補事半功倍。什麼是引補呢?就是先把脾胃功能調好,可吃吃些健脾開胃藥物,如黨蔘、太子參,炒意苡仁,山藥、蓮子,砂仁等。

誤區二:補不對症

根據各人的體質來選擇補品和進補方式,在進補之前應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有的老百姓不辨體質,看到別人進補什麼自己也跟風,或者根據個人想象給自己下結論,結果往往達不到進補的效果。中醫把人的體質分爲九種:有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痰溼質、溼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質。而這個體質往往不是單一的,常常是幾種體質的混合,如可能既有陽虛,又有氣虛,同時還有痰溼症。這就和單純的陽虛或氣虛的進步法不同。辨證錯了,很有可能導致後面進補醫治的錯誤。

如果患有傷風感冒,一定不可以進補,不管是溫補的人蔘、鹿茸,還是那些清補的沙蔘、玉竹,平補的枸杞、燕窩,這些都不適合傷風感冒者。建議等到感冒完全好了在進行進補。

誤區三:劑量欠妥

進補的藥材,必須遵循的量要少,持續時間長的原則。例如:人蔘每人每次不超過5克,每週服1~2次。阿膠每人每次不超過10克。劑量小了不奏效,劑量大了則會出現副反應。如有的老百姓喜歡一次用藥材較多,導致出現“上火”,也有的老百姓每次吃一點,全家人一起用。有個老人家,聽說黃芪補氣,每次煲湯,不管什麼湯,都要放兩片黃芪,然後煮上4升水,全家人一起喝兩天。這樣的用法起不了什麼效果。

誤區四:服法不當

冬季進補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 第2張

儘管藥食同源,藥材可以製作成食物入膳,但藥材也是藥,進補要遵循服藥的原則,不能用濃茶送藥,如吃人蔘、花旗參喝濃茶等。同時也要注意中藥的“十八反”、“十九畏”,以免藥物相互作用,給人體帶來傷害。

誤區五:忽視食補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很多老百姓重視進補的方劑,而忽視了日常飲食裏,也有很多效果上好的進補材料。如羊肉是治療氣血兩虧的上好食品,雪梨則可以滋陰潤燥,是養陰的好幫手等等。藥補在於扶正,食補在於養生,兩者不可或缺。

那麼,防止進入進補的誤區之中,我們在冬季進補的時候應該遵循哪一些原則呢?

第一,冬季進補應“因證用補”

證有陰陽虛實、表裏寒熱。證不同,進補也應不同。寒證,熱性食材就是補;熱證,寒性食材就是補;陰虛當用補陰的食材或藥物;陽虛當用補陽的食材或藥物。只有因證用補,才能發揮進補的保健作用,因此,進補一定要在具有執業資格的中醫師和中藥師指導下,因證用補。

第二,冬季進補應“因人而補”

因人的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稟賦不同,進補時也應有所差異。寒症的人或陽氣不足者,忌吃寒涼性食品;熱症或陰虛之人,忌吃溫熱性食品。小兒體質嬌嫩,選擇原料不宜大寒大熱,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藥不宜溫燥,孕婦恐動胎氣,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這都是在進補中應注意的。

第三,冬季進補應“因地而補”

冬季進補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 第3張

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亦有不同,有的地方潮溼,飲食多溫燥辛辣,有的地方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而南方的廣東飲食則多清涼甘淡,在進補選料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但是,無論是採用食補、藥膳、藥酒和膏方補中的哪一種,都要注意因證用補、因人而補及因地而補。凡內熱重、肝火旺的病人或體虛者,有高血壓病而血壓持續在較高水平,或經常有出血傾向,有口瘡及大便祕結者,不宜進食紅參、鹿茸及熱力較強的補品。有些人體內有較重的溼熱、積滯、痰濁時,不能驟然進補,應當先服幾貼“開路”中藥,清理一下,然後再進補。總之,進補要務必注意針對性,這樣服用補食、補膏、補酒,才能達到冬令進補的目的。

冬天進補分體質

天氣驟寒,人人瘋進補,好像非吃羊肉爐、薑母鴨不可。但是,中醫師陳潮宗提醒,進補需依不同體質做調整,中醫將人體體質大略分爲5種,包括:氣虛者、血虛者、陰虛者、陽虛者、燥熱者,根據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食物來進補,纔是上策!在進補期間,還要嚴格控制食用量,避免出現補過頭的情況。

臺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開業中醫師陳潮宗指出,冬天進補屬於溫補法,即是用溫性藥材進補,吃後會感到身體溫熱,適合體質虛寒的人,但體質燥熱者則不宜服用,因容易有上火的情形,尤其是有慢性疾病者如痛風、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進補前好先諮詢中醫師再進行。

進補4大禁忌應見好就收

1.身體不虛不要補

身體健康進補要格外小心,主要是對健康沒有加分效果,猶如是叫一個氣血調和、身強體壯的人來進補,就好像在一件漂亮的衣服上貼補釘一般,多此一舉,畫蛇添足。

2.陰陽不合不要補

冬季進補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 第4張

陽虛體質卻誤用當歸、枸杞、生地黃等補陰藥,則陽氣更虛,陰虛體質而誤用高麗蔘、肉桂、鹿茸等補陽藥,則陰更虛,且虛火更大。陰陽不合而硬補,就像破東牆補西牆一般,不只白費心機,反而弄巧成拙。

3.外感未解不要補

常看到有人感冒未愈,自覺身體虛弱,急着吃補藥,結果進補後反而出現咽喉緊、胸口悶,痰黃稠難出等更不舒服的症狀,這就是犯了中醫所謂《閉門留寇》的大忌。也是一般民衆常犯的毛病。

4.上火者不要久補

門診常見患者自行進補,不知節制,“補過了頭”反而造成“上火”或“傷津耗血”的副作用。建議請掌握一個原則:“見效則止,見好就收”,這是比較安全的作法。

中醫師強調,冬天氣虛血弱、體質寒冷,如四肢冰冷、倦怠乏力、腸胃冷痛、肢節痠痛、容易感冒的人,以“十全大補湯”中藥膳爲常見,但進補藥膳仍應依天候變化與本身的體質、健康狀況選取適宜的配方,才能達到效果。

進補分5體質

1.氣虛者

容易有精神不振、易感冒、面色蒼白、易疲倦、四肢無力、說話短氣懶言、食慾差、聲音低微、容易出汗、頭暈等現象,可食用黃耆、黨蔘、白朮、大棗一類補氣藥。

2.血虛者

面色不華、脣淡、指甲蒼白、頭暈心悸、神疲氣短、心悸失眠、皮膚乾燥、月經量少等症狀,宜食用熟地、白芍、當歸、龍眼肉等補血藥。

3.陰虛者

冬季進補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 第5張

口乾咽燥、心煩焦躁、遺精盜汗、腰痠疲乏、手足心熱、面紅、眩暈、耳鳴、睡眠不安、身體消瘦、兩眼乾澀、失眠多夢等現象,可食用生地、麥冬、玉竹、枸杞子等藥材滋陰潤燥。

4.陽虛者

怕冷、四肢不溫、腰膝痠痛無力、精神不振、大便溏薄等現象,可常用有乾薑、肉桂、補骨脂、肉蓯蓉等補陽藥。

5.燥熱者

從中醫來看,可分爲虛熱、實熱,這類的體質比較不適合自行冬天進補,如薑母鴨、羊肉爐等,因容易造成上火的現象,如火氣大、口苦咽乾、嘴巴破、睡不着等症狀,如果在冬天需進補的話,比較適合涼補。涼補指性寒涼的食物來進補,能調和體內虛陽微升所導致的燥火,有降火解熱,涼補藥材包含薏仁、西洋參、玉竹、百合、茯苓、麥門冬等。

中醫師提醒:進補前,必須詢問中醫師後再進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別忘記,正確的進補觀念是要依個人體質調理,因此不論是單純進補藥湯,或是加入食材熬煮成藥膳湯底,建議找中醫師選對的藥材進補,才能達到冬天健康養生效果。

結語:大家通過小編的介紹,是否都知道了在冬季要怎麼樣健康進補了嗎?只要大家避開那些進補的誤區,科學進補,一定會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的!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