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平時喝茶養生都有哪些講究

平時喝茶養生都有哪些講究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3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常生活中,茶是我們大家都比較喜歡的,一杯茶,一份報紙,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了。那對於養髮茶大家都瞭解多少,隔夜的茶喝了對我們的身體都有哪些危害呢,經常聽到說法稱“隔夜茶不能喝”,否則容易得癌症。這種說法的論據在於茶葉過夜後其中所含的二級胺類物質,可以轉變形成致癌物——亞硝胺。到底這一說法有根據嗎,平時喝茶養生都有哪些講究呢。

平時喝茶養生都有哪些講究

隔夜茶水喝了會致癌嗎?

先說說亞硝酸鹽。其實,亞硝酸鹽本身並不會致癌。但含亞硝酸鹽的食物被吃進人體後,在胃酸作用下,會與胃內的生物胺結合,形成亞硝胺。亞硝胺纔是值得大家擔心的強致癌物,與肝癌、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生密切相關。

其實,離開劑量說毒性是不科學的。生活中並不能完全杜絕能產生致癌物——亞硝胺的亞硝酸鹽,在談它的致癌性的時候必須看它的劑量。自然界的生物,新陳代謝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的產生硝酸鹽。比如蔬菜,含有一些還原酶,會把部分硝酸鹽還原爲亞硝酸鹽。因此,亞硝酸鹽會有一個安全劑量,在安全劑量之下的亞硝酸鹽可以被認爲是安全的。

雖然隔夜茶致癌沒有證據支持,茶水卻是不爲人知的細菌良好的“培養基”,甚至有些致病菌會在隔夜茶裏大量繁殖。有時喝完一壺茶,剩下的放置一夜後,你會發現茶水變得渾濁,溫暖潮溼的天氣下,甚至一夜就能長出白毛“黴菌”。喝了這種茶水,是有可能造成胃腸炎等問題的。除非能做到密封、冷藏,不然,就別省這一口茶水了。

不同的茶葉怎麼喝才養生?

綠茶:現泡現喝

綠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病毒等保健功能,主要是因爲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散失。

一般來說,綠茶沖泡水溫以80℃爲宜,水初沸即可。沖泡時間以2—3分鐘爲好,最好現泡現飲。黃茶和白茶的沖泡方法與此接近。

平時喝茶養生都有哪些講究 第2張

紅茶:泡久些更健康

與綠茶不同的是,高水溫浸泡反而能夠促進紅茶內黃酮類保健物質的有效溶出,不但讓滋味和香氣更濃,還能更好發揮地它的保健功能。因而泡紅茶最好用沸水,泡得久些更好。一般來說,5分鐘最佳。紅茶沖泡的用水量與綠茶相當。功夫紅條茶可沖泡3次—4次,紅碎茶則可沖泡1次—2次。

烏龍茶:茶葉要多放

烏龍茶沖泡時水溫也以沸水爲宜。烏龍茶的泡茶用量較多,一般以10克爲宜,約裝滿紫砂壺容積的一半。烏龍茶可沖泡5—6次,時間可由短到長,以2—5分鐘爲宜。

黑茶:重在洗茶

以普洱茶爲代表的黑茶,屬於後發酵茶類,原料較爲粗老。黑茶的特徵在於“越陳越香”,須經歷較爲劇烈的沸水沖泡過程,才能使所含成分充分溶出。散茶容易出味兒,而緊壓磚茶還要經過烹煮。第一次沖泡黑茶,要用10秒鐘快速洗茶,即先把茶葉放入杯中,倒入開水,過一會兒把水倒掉,再倒入開水,蓋上杯蓋。這樣不僅濾去了茶葉的雜質,而且更香醇。後續沖泡時間常爲5分鐘。

平時喝茶養生都有哪些講究 第3張

喝茶養生注意這5大講究

1、不是人人都能喝:雖然茶葉中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飲茶能清油解膩,增強神經興奮以及消食利尿,但並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飲茶。一般來說,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飲量是比較適當的,對於患有神經衰弱、失眠、心臟病、胃病、腸潰瘍的病人都不適合飲茶,哺乳期及懷孕婦女和嬰幼兒也不宜飲茶。

2、不是越新鮮越好:從營養學角度來講最新鮮的茶葉其營養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爲所謂新茶是指採摘下來不足一個月的茶葉,這些茶葉因爲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有些對身體有不良影響的物質,如多酚類物質、醇類物質、醛類物質,還沒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長時間喝新茶,有可能出現腹瀉、腹脹等不舒服的反應。

3、不是在睡前飲茶:睡前最好不好喝茶,因爲茶會刺激到腦皮層從而導致失眠。剛開始喝茶的尤其要注意這一點。飲茶會影響到當晚的睡眠,導致入睡困難,甚至影響第二天的精神,有神經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尤應注意。

4、不飲用過熱的茶:溫度過高的水,對口腔、咽部、食管及胃的黏膜都會產生燙傷而致充血,久而久之可導致炎症。現代醫學認爲,炎症往往可以造成癌變。

5、老人飲茶宜淡不宜濃:衆所周知,茶有提神醒腦、促進消化、有益健康的作用。但是保健專家提醒:如果飲茶過濃,就會傷害身體。對於老年人來說,注意飲茶的濃度對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尤爲重要。

結語:喝養生茶肯定是要喝的健康,只有健康了,才能達到養生的效果。對於茶也大家還是得多瞭解的,茶文化對我們大家的影響其實還比較大的,有賓客到來,我們還是習慣性的給客人來杯茶,這是非常的有禮貌的。我們都比較喜歡喝茶,春天喝茶的話,不用多說,養生效果肯定是沒得說的。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