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醫院要設立“臨終關懷科”小區業主強烈反對

醫院要設立“臨終關懷科”小區業主強烈反對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天晚上7點,金華江北芙峯街515號的常青花園小區,百來位業主聚集在小區門衛處,爲一家叫金華康久的醫院能不能在小區隔壁籌建的問題進行討論表決。

醫院要設立“臨終關懷科”小區業主強烈反對

業主們拉着橫幅,傳閱資料,彼此交流鼓勁,情緒有些激動。即便沒有正式的投票計數,但10來分鐘後,幾乎所有在場的業主,都表達了他們統一的立場,不同意建醫院。

爲什麼一家醫院會引發業主如此巨大的反對?

起因

帶“臨終關懷”的醫院緊鄰小區

環城北路的芙峯立交橋封閉了1年多,很多去農產品批發市場或者汽車東站的市民,不得不繞一圈爬過丹光東路的一個小山坡。坡北面路邊,一幢高6層、佔了10個門牌號的黃色外牆建築,十分惹眼。

此次事件的當事方之一,金華康久醫院,就選址在這幢大樓裏。

記者昨天現場看到,大樓門窗緊閉,透過玻璃,裏頭堆滿了木板、水泥、沙子和砌到一半的隔離牆體。

“2個月前開始進行內部裝修的,前幾天又停掉了。”大樓旁邊一家經營窗簾布藝的小店老闆娘吳女士告訴記者,大樓停止裝修的原因是附近的常青花園小區住戶反對。

吳女士口中的常青花園小區,就是她店後面的房子,位於芙峯街515號,8年前建成,現有224戶業主,屬於中檔住宅樓。

30多天前,一張貼在小區公告牆上的“關於金華康久醫院建設項目選址丹光東路226號的公示”讓整個常青花園小區陷入了不寧,業主們不知道從哪裏打聽到,這家醫院其實是面向爲老年人服務的,其中還有個專門的科室,叫“臨終關懷科”。

這帶有死亡氣息的5個字,讓小區和康久醫院徹底處在了對立面上,一個多月下來,兩邊的協商依然毫無進展。

讓常青花園小區居民最不能忍受的是,小區東面圍牆外,隔了不到10米的距離,就是康久醫院的大樓,“太近了。”

業主

這樣的醫院讓人精神緊張

聽說記者爲這事來採訪,小區裏的業主一下子就圍攏過來。

老人們顯得最爲激動,61歲的張大爺說,自從得知了這個消息,他晚上都睡不好覺,自己彷彿看到了半夜救護車進進出出、鞭炮聲和哭鬧聲相交織的可怕場景。

“我老家是蘭溪的,07年,女兒女婿好不容易靠按揭花了30多萬在城裏買了套110多平米的房子,現在這樣一個醫院建起來,房價肯定受影響。”張奶奶也很煩惱。

也有居民覺得,“醫院地勢高,污水要流到我們的地下室。”

小區業主委員會委員李永剛的一番話更是道出了埋藏在大家心裏的最大障礙,“中國一貫來的風俗習慣和觀念決定了,死亡這種東西,容易使他人精神緊張。住戶們不是在反對臨終關懷,而是不想讓它發生在自己身邊。”

爲此,業主們進行了不懈的鬥爭,他們上訪,找到新獅街道,但實際上街道對這事也不知情,又找到婺城區衛生局,婺城區政府,甚至市府,但一直沒有談攏。

業主還蒐集了資料,上面的內容更讓他們覺得康久醫院不同尋常,業主徐女士舉了2個例子,大樓原來出租前該地塊是工業用地,出租需要申報用地性質變更,“他們5月6日申報上去,5月7日就批覆了,而且在沒有取得室內裝修許可的前提下,就擅自進行室內裝修了。”

醫院

願意取消“臨終關懷科”科室

業主們的鬥爭昨天上午有了初步結果,看起來,是業主們取得了這個階段的勝利。

婺城區衛生局的兩位負責人承諾,如果投資方沒有取得80%以上的業主們同意,即使醫院造好,他們也不會對其進行驗收。

婺城區衛生局業務綜合科科長方文光說,這樣的承諾也是在考慮民情民意的基礎上做出的。實際上,在法律法規方面,並沒有規定醫療機構審批需要徵得附近居民同意。換句話說,方文光認爲,衛生部門在審批康久醫院這個項目時,程序上是合法的。

方文光表示,他們一般看醫療機構或者診所是在小區內還是小區外,小區內,必須徵得物管和業委會的同意,如果是在小區外,則不用徵得小區和業主們的同意。

對這個處理結果,金華康久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接受,並表示他們自願取消“臨終關懷科”這個科室,並承諾今後不會進行臨終關懷方面的業務。

金華康久醫院法人陳杰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做出這樣的決定,對他們來說並不委屈。

“我的學生一直打算在金華開個老年康復醫院,需要5000多平方米,剛好我看到這房子說要整體出租,覺得面積合適,就通知了我的學生。”陳杰說,也怪自己開始沒和當地居民做好溝通,“要是提前召集附近居民,和街道打個招呼,開個聽證會,或許就可以避免這些了。”

已從醫30餘年的陳杰,另一個身份是金華廣福醫院的副院長、神經外科主任,他管理醫院的經驗豐富,所以被邀請來做醫院的法人,“我在醫院的籌建階段經驗不足。”

“臨終關懷實際上就是讓得了絕症的人或者已經放棄治療的人在走之前的這段時間,過得有尊嚴,少點痛苦。”陳杰說,很多時候,這種事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他們的醫院主要服務對象就是中風、或者糖尿病或者生活無法自理的老年人,爲對方提供康復治療和照顧。

從某個方面來說,這樣的醫院設立臨終關懷科也是需要的,目前在金華,還沒有一家醫院專門設立“臨終關懷”這樣的科目。

“臨終關懷是爲了讓老人走得更安詳更沒有痛苦,所以也不會有開到手術、不會有大量藥物治療,主要就是人工服務。”

金華的這件事情,在其他地方也出現過,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今年2月,在上海的楊浦區和浦東新區,得知小區裏要建具有臨終關懷性質的機構,居民拉起“反對在小區裏設太平間”的橫幅;4月,在浙江杭州,200多個居民簽署“抗議書”,反對在小區裏建承擔臨終關懷功能的護理院。

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死亡教育的課程從上世紀70年代就已進入中小學。即使在同樣忌諱談論死亡的香港,有關死亡的選修課也已進入高等院校。而在國內,類似的課程還停留在醫學院的選修課中。在北大醫學部教授王一方看來,正是因爲缺乏這種教育,死亡才無法“脫敏”,“我們對於那些臨終者渾濁的眼神過分地消極,這其實是對死亡特別的歧視”。

我想,如果哪天我們的教育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對死亡的看法改變了,那死亡,也不會再是繞不開的兩個字了。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