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患者一號難求 醫生沒空上廁所

患者一號難求 醫生沒空上廁所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2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掛個號、取個藥,等得“花兒都謝了”;長途跋涉到城裏的大醫院,卻要面對尷尬的現實:沒牀位……

患者一號難求 醫生沒空上廁所

看病難是個老問題。連日來,南方日報記者走訪廣州各大醫院發現,大醫院仍一號難求,病人長時間等待的問題依然存在;而對醫院而言,由於病人多,軟件、硬件都在超負荷運轉……看病究竟爲何那麼難?

現象醫患各有各的苦

來自中山市的劉女士,早上6時許就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排隊掛號了。“我的孩子因爲生長發育的問題來求診,我怕早上起不來,提前一個晚上就到了住在附近酒店,花錢又奔波。”劉女士說,此前曾嘗試網上掛號、電話掛號,可“號早就滿了”。到南方醫院看泌尿外科的患者張先生也抱怨:好不容易掛上專家號,但醫生問了幾句就開藥了。

“我們都在超負荷運轉了。”南方醫院的一名醫生坦言,醫院的門診場地是爲5000人次的日門診量而設計的,但現在每天就診病人數已達到七八千人次,“需要額外消化這麼多,壓力很大”。中山一院的一名專家也表示,很多教授都沒法在中午1時前結束門診,出門診的幾個小時,連上廁所的機會都沒有,“病人實在太多了,很多遠道而來的希望你加號,你不能不加,所以我們經常餓着肚子給病人看病”。

探因優質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爲了緩解“看病難”,記者瞭解到,不少醫院開通了各種預約途徑,以更合理安排患者的就診時間;隨着醫改深入,基層醫院的建設也在不斷完善,以便患者在家門口看病,不往大醫院擠。可是種種措施採取後,到大醫院看病似乎還是很難。

去年,省衛生計生委要處級以上幹部“微服”去醫院體驗看病難活動,時任副廳長廖新波發出這樣的感慨:我若不是副廳長看病也很難,這個“難”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門難進,臉難看。他認爲,門難進是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所致,在這樣的情況下,患者總是往大城市的大醫院跑,造成大醫院被“擠爆”;臉難看更多是服務管理的問題。

“我們確實遇到許多這樣的患者,家門口有醫院還是往大醫院跑。”省第二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陳偉分析,好醫院需有過硬的設備和人才,“基層醫院地方較爲偏僻、待遇較差,人才較缺乏,即使派個大專家過去,又缺乏較尖端的設備,不少檢查做不了,因此患者還是願意往大醫院跑,讓本來應該看疑難雜症的大醫院的醫生有相當一部分時間仍在處理常見病、多發病,醫院超負荷運轉,看病自然難”。

建言提高基層醫院水平是關鍵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看來,提高基層醫院水平是解決看病難的關鍵。他認爲,看病難,其實是看大病難,“其實99.1%的病只需要看社區醫生就可以了,發達國家能做到80%的首診在基層衛生機構,但這個比率在我國只有20%到30%”。他指出,基層全科醫生的職業收入、職業前景等因素阻礙了我國基層衛生機構水平的提高。

筆者瞭解到,如今許多區域均建立了醫聯體,即將同一個區域內的醫療資源整合(通常由一個區域內的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社區醫院、村醫院組成一個醫療聯合體),實現雙向轉診,以解決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前不久,全國首家網絡醫院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上線,網絡醫院即由醫院提供在線醫務人員,第三方提供網絡平臺,在社區醫療中心、農村衛生室、健康小屋、大型連鎖藥店等地建立網絡就診點,患者在網絡就診點直接和在線醫生通過視頻通話完成就醫過程。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開具處方,患者在社區醫療中心或藥店拿藥。

不面對面看病是否靠譜?是否會導致誤診漏診?在陳偉看來,儘管存在這樣的“小概率事件”,網絡醫院仍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看病難”,“不過,這要求患者掌握一定的醫學科學知識”。陳偉因此建議,在中學就要開設有關如何認識疾病的課程,讓大衆“心裏有底”;而媒體、醫院也要更好承擔科普職能。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