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警惕!5年後,深圳腫瘤發病人數或翻番

警惕!5年後,深圳腫瘤發病人數或翻番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8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5年後,深圳腫瘤發病人數可能翻一番!這是深圳市抗癌協會理事長、深圳市人民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申維璽博士近期接受晶報記者採訪時做出的推論。從近年的數據和趨勢來看,這或許不是危言聳聽。

警惕!5年後,深圳腫瘤發病人數或翻番

市民該如何與腫瘤抗爭?專家認爲,腫瘤是慢性病,患者和家屬要有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令人欣慰的是,癌症治療中最重要的靶向治療方法近期正在申請納入深圳醫保,一旦獲得通過,最高或可報銷90%。

生活方式作祟

深圳多發“富癌”

2012年,深圳市戶籍居民因腫瘤死亡的人數佔到總死亡人數的近三分之一。針對目前深圳新發腫瘤的狀況,晶報記者採訪了深圳市人民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市抗癌協會理事長申維璽。他表示,根據他的推斷,深圳的腫瘤發病人數5年後或翻一番多。

申維璽拿出了詳細的數據。2013年深圳常住人口新發腫瘤人數爲14831人,同比增長18.15%。從2009年開始,這個增長率一直在上升,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五年之後每年新發腫瘤患者的數量可能會翻一番,達到3萬多人。

他表示,近幾年,深圳的腫瘤發病率的特點,越發呈現出腫瘤快速增長與城市經濟發展和個人生活方式之間的關係。深圳城市發展快,生活節奏也快,很多人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的膳食結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最明顯的表現便是肺癌和結直腸癌是深圳腫瘤的頭號和二號殺手。深圳的肺癌發病率最高,死亡率也最高。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則取代肝癌,佔據深圳腫瘤發病率第二位。

有些腫瘤,例如胃癌、食管癌、肝癌,被稱爲“窮癌”,即在貧窮國家、發展中國家普遍易得的癌症;而結直腸癌、乳腺癌、肺癌則是典型的“富癌”,多受常年高蛋白、高脂肪飲食,缺少膳食纖維攝入、久坐少動等影響,是發達國家的常見癌種。

申維璽強調,深圳結直腸癌發病率的飆升,充分證明了深圳現在“富癌”發病率越來越高,形勢很嚴峻,應引起高度重視。

減少不良反應

生物治療漸有成效

很多癌症患者和家屬都在關心一個重要的問題,治療癌症有沒有新的辦法?

治療癌症的常見方法之一就是化療。但化療又被醫生們稱爲“細胞毒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殺傷正常細胞,如骨髓細胞、胃腸道粘膜細胞等,導致嘔吐、便祕等很多不良反應,患者感覺很痛苦,有的癌症患者甚至因此放棄化療。

那麼,化療可不可能有所改進呢?深圳市第二人民院腫瘤二科主任田耕向晶報記者介紹,近七八年,全世界範圍內已沒有新的化療藥物上市,有的只是老化療藥物的新組合探索。如何提高綜合治療效果、減輕化療副反應呢?目前,國際流行的中晚期腫瘤治療方法是多學科、個性化的綜合治療。例如,市二院腫瘤二科採用的是生物治療與傳統療法的結合。所謂生物治療,就是利用生物藥物和免疫細胞,直接抑制腫瘤細胞,或通過激發機體的免疫反應,來抑制和殺滅癌細胞、減輕化療副反應。治療前通過基因篩查,找出最適合患者的靶向藥物,增加治療的針對性。以深圳發病率第一位的肺癌爲例,晚期患者的生存時間大多不超過兩年,現在有了靶向治療藥,有基因突變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已經延長到接近3年,有些患者可存活超過5年。

田耕介紹,市二院腫瘤二科即生物治療科成立於2011年,截至目前,已經做了3000多例次細胞免疫治療。甚至有多位80多歲的患者,通過生物治療減少副反應,順利進行了化療,取得良好療效,這在以前是很難實現的。

展望

深圳癌症治療新方向

引進國際先進免疫治療技術

《科學》雜誌評選的2013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中,癌症免疫治療居榜首。目前國際先進的腫瘤免疫治療技術主要包括細胞免疫治療和免疫抗體治療。田耕介紹,2013年,來自美國的王榮福教授率領的免疫治療團隊與深圳市二院一起,共同申請深圳市科創委的“孔雀團隊計劃”,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脫穎而出。按照計劃,該計劃將引進國際先進的免疫治療技術,爲深圳市民服務。

靶向治療正申請

納入醫保報銷

所謂分子靶向治療技術,即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又被稱爲“生物導彈”。靶向藥物大部分屬於進口,價格高昂,醫保無法報銷。據申維璽透露,這項治療方法近期正在申請納入深圳醫保,一旦能獲得通過,最高或可以報銷90%,就可以減輕患者不少負擔,爲治療癌症提供更多的選擇。

釋疑

癌症到底能不能治癒?

申維璽表示,對待處於不同時期的腫瘤,要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和方法。對於處在早期的腫瘤,要連根拔起,把它徹底切除,讓病人徹底康復。但是,有些腫瘤是無法徹底治癒的。對於處在晚期的腫瘤,徹底消除風險高,病人也痛苦,這就要改變治療策略,尋找和腫瘤的和諧相處之道,讓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長。

田耕也表示,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第一次提出,癌症其實是一種可以調控的慢性疾病。既然是慢性病,就與高血壓、糖尿病有着類同性。患了癌症不等於被判了死刑,當今在全球範圍內,有爲數不少的腫瘤病人帶癌長期生活,而且生存期和生活質量都在明顯提高。因此,病人和家屬要坦然接受、積極應對,這是對待癌症的理性態度。

說法

20%腫瘤可以預防

在申維璽看來,腫瘤的預防也不可忽視。

2012年9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喬友林等人在國際學術期刊《腫瘤學年鑑》上發表了論文《中國癌症歸因分析》。他們在文中指出,中國的總體癌症死亡中,57.4%都是可避免的。其中慢性感染是導致癌症發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佔29.4%;佔第二位的是主動和被動吸菸,佔22.61%;然後是食用蔬菜、水果不足,飲酒,職業暴露與環境污染等各種因素。

申維璽表示,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20%的腫瘤都是可以預防的。即使不能完全避免,也可以降低發病率。外國研究數據顯示,通過多運動、健康飲食等,乳腺癌的發病率可以降低一半。所以,癌症預防不容忽視。

申維璽提醒廣大市民,工作再忙,也要適當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去醫院檢查身體,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控制”,及早發現可以大大延長病人存活率,減少很多痛苦,延長生命。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