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哪些生活習慣可能誘發癌?

哪些生活習慣可能誘發癌?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0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有一條微博在一天時間被轉發3萬次。博主說自己是1977年入讀醫學院,1982年畢業,大學同學在京工作30多人,現有8人患癌,而且都是北京大醫院的醫生。有人據此推算,北京癌症發病率爲25%,很多網友看到此微博後都對癌症高發感到擔憂。

哪些生活習慣可能誘發癌?

網傳北京癌症發病率25%不實

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副主任王寧日前做客“政務通”微訪談時,對“北京癌症發病率驚人”的微博予以迴應說,微博中的內容“有點離譜”。

因爲該條微博分別列出了患癌者所住醫院,並說其中患肺癌1人、乳腺癌3人、白血病2人、子宮內膜癌1人、皮膚癌1人。而畢業出國就業者20餘人無一人得癌症,這觸動了很多人對環境污染的焦慮感和對癌症高發的恐懼感,不少人都因此表達了對北京環境惡化的深深擔憂。不過,據此推斷北京的癌症發病率是屬於邏輯謬誤。根據“30餘名留京同學中8人患癌症”的個案,不能得出“北京癌症發病率達25%”的結論。癌症的發病率是一個科學問題,不能根據個人感覺去做判斷。科學統計涉及的內容很多,如在多大範圍內取樣、如何取樣、如何計算等,不是隨意問幾個人或隨便根據個人經驗,就能給出一個統計結論的。

77級學生,現在年齡約在54歲-65歲之間,在三甲醫院基本都應該是業務骨幹,如果30多人中真有8個人患癌症,的確很不幸。但是北京市55歲-60歲腫瘤發病率是391.17/10萬,60歲-65歲是541.87/10萬,65歲-70歲是766.54/10萬,遠遠達不到25%的發病率。對於引起癌症的原因,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專家表示,主要有遺傳、環境、飲食、吸菸飲酒、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感染、缺乏鍛鍊、心理等各方面綜合因素。尤其是生活習慣,不但和癌症有關,和大多數慢性病例如心腦血管病也都有關。

專家點評14大致癌因素

癌症,一直是人們生活中最不願看到卻又難以迴避的字眼。生活中可能引起人類致癌的因素很多,究竟哪些因素更值得人們警惕?

美國《悅己》雜誌曾邀請了多位癌症專家,以10分制給各種癌症風險因素打分。這些專家包括: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預防中心主任特雷澤·貝弗斯博士、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腫瘤外科專家黛博拉·卡普科博士、莫菲特癌症中心及研究所專家喬納森·蘭卡斯特博士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學癌症中心主任彼得·謝爾茨博士等。

吸菸:9.5分。吸菸與80%的美國女性肺癌有關,它還會增加子宮癌、胰腺癌、腎癌和口腔癌危險。

年齡:8.9分。55歲以上人羣佔確診癌症病例的77%。人體細胞衰老與不良行爲及外部環境都會增加癌症危險。

日曬:8.9分。65%的致命皮膚癌黑色素瘤與日曬直接相關。

遺傳因素:7.8分。只有5%-10%的癌症具有遺傳性。

性傳播疾病:7.4分。人乳頭瘤病毒和乙肝,與某些癌症有關聯。

肥胖症:6.6分。肥胖會提高體內多種激素水平,爲癌症提供溫牀。

飲酒:5.6分。每天一杯酒會增加乳腺癌危險,酗酒更危險。

飲食:5.3分。紅肉和加工肉食會增加結腸癌危險。甜飲料會增加肥胖症機率,從而增加癌症風險。

不運動:5.0分。經常運動可降低腸癌、乳腺癌、肺癌及子宮內膜癌風險。建議每週適度運動150分鐘或高強度運動75分鐘。

避孕藥:4.3分。含雌激素的避孕藥會加重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風險。停止服用避孕藥,其致癌危險會隨之下降。

輻射:3.5分。生活中到處都有輻射,輻射較強的醫學檢查危險性更大,但必要的檢查也不可少。

壓力:1.3分。長期壓力會影響到免疫系統和DNA修復,不利癌症預防。

手機:1.1分。近距離打手機有損健康,手機免提可能更有助於防癌。

雙酚A:1.0分。多項動物實驗表明,雙酚A(多含於塑料製品中)會增加癌症危險,因此最好避免接觸。

晨起一支菸最危險

全球影響因子最高的學術雜誌《癌症》最近連續發表兩篇論文指出,起牀後很快就開始吸菸,將顯著增加罹患肺癌及頭頸部癌症的危險。統計結果顯示,起牀後半小時內吸菸和1小時後再吸菸相比,罹患癌症機率有非常顯著的差異。

該研究比較了近5000名患肺癌的菸民、約1000名患頭頸部癌症的菸民和仍然健康的菸民的數據發現,起牀後半小時內開始吸菸的菸民患頭頸部癌症的機率,比起牀至少1小時後纔開始吸菸的菸民足足高出6成,患肺癌的機率更是高出8成。起牀後半小時至1小時內吸菸的菸民,患上述癌症的危險亦明顯高於較晚吸菸的菸民。

有觀點認爲,起牀後立即吸菸的都是那些老菸民,他們吸菸量本身就很大,因此患癌症危險性也高。但多項研究發現,起牀後吸菸時間同平日吸菸量並無關聯,起牀後吸菸時間對肺癌及頭頸部癌症而言是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並不受吸菸數量的影響。所以,菸民們爲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定要戒掉晨起一支菸的習慣,能徹底戒菸最好。

延伸閱讀

1/6癌由可防治的感染引起

新一期英國學術刊物《柳葉刀腫瘤》刊文說,全球癌症病例中約1/6由可預防或治療的感染引起,這凸顯了通過防治感染來減少癌症發病率的重要性。這份報告由位於法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完成,該機構調查了2008年全球184個國家的27種癌症的數據。當年總計有1270萬個新發癌症病例,其中約200萬個病例是由可預防或治療的感染引起的。

在感染原因中,位居前列的有幽門螺桿菌、乙肝和丙肝病毒以及人乳頭瘤病毒,這4種病原體就導致了約190萬個新發癌症病例,它們引發癌症的種類包括胃癌、肝癌和宮頸癌等。這些病原體引發的感染現在基本上都有預防或治療的方法,如有針對乙肝病毒和人乳頭瘤病毒的疫苗,對幽門螺桿菌則可用抗生素治療。

從地域來看,雖然全球平均由感染引發的癌症佔癌症總病例的1/6,但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很低,如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只有3.3%,而發展中國家比例很高,如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達到32.7%。因此,這項研究結果凸顯發展中國家通過防治感染來降低癌症發病率、提高公共衛生水平的重要性。

相關閱讀:

中國肺癌等癌症高發每年新增患者佔全球兩成

癌症已經成爲當前我國成年男性的第一死因

肺癌防治要做到“三早”

快節奏下生活陋習容易致癌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