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抗生素合理運用的範圍

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抗生素合理運用的範圍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5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抗生素合理運用的範圍

它從曾經致命的感染中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使複雜的手術不再困難。但由於人們的過度使用或誤用,抗生素正在迅速失去效力,這也被稱爲抗生素耐藥性。加強抗生素科學管理、減緩細菌耐藥,已成爲全球共同關注的緊迫任務之一。11月14日-20日是“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世界衛生組織、國家衛生計生委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共同啓動“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中國宣傳活動,今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的全球目標是呼籲負責任的開處方和使用抗生素。

活動現場

未來全球死於耐藥菌感染人數或超癌症

1928年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挽救了無數的生命,也開啓了抗生素在疾病治療中廣泛使用的新時代。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由於全球人口移動增加以及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病菌繁殖進化高速演變,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日益加劇,正成爲人類生命安全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巨大威脅。

在醫療衛生領域,對抗生素的濫用是指人們在不需要時服用抗生素;或沒有按療程服用;或不講究衛生以防止細菌感染。所有這些行爲都會滋生細菌,使其產生耐藥性,並將耐藥性傳給其它細菌,正是這些細菌具有最大的耐藥性和最難被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表示,如果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藥物已經不能用於防止細菌感染,剖腹產等常見的外科手術或普通的肺炎都可威脅病人的生命。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越來越多的人感染了現有方法無法治療的“超級細菌”。每年,全球約70萬人死於耐藥菌感染,大部分在發展中國家。最近的估計數字表明,到2050年,這個數字可能會上升到1000萬,多於目前癌症死亡人數。

“我們必須提升對抗生素耐藥性的認識和了解,不僅是開抗生素的醫生,患者也應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另一個可減少感染的方法是教育人們尤其是在醫院裏如何有效地洗手;還有要加強養殖場的防病措施以及提高生物安全水平。”施賀德說,希望通過提高羣衆認識,呼籲每個人,包括患者、醫生、獸醫和農民採取積極行動,聯手支持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實行國家行動計劃。

公衆認識和抗生素科學管理亟待加強

隨着我國抗生素管理機制初步建立,公衆和醫務人員的合理用藥意識增強,臨牀合理用藥水平提高,我國的細菌耐藥情況有所緩解。但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表示,抗生素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問題,社會公衆對抗生素的認識亟待加強,地域間管理狀況差距較大,基層醫務人員用藥水平不高,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遏制細菌耐藥的技術支撐體系存在短板等。

2016年8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從國家層面明確了細菌耐藥的綜合治理策略與措施,包括對抗生素的研發予以支持,對抗生素的生產、流通、使用、環境保護等各個環節加強監管,加強宣傳教育和國際交流合作等,其中加大對公衆的宣傳教育力度是重要任務之一。張宗久表示,國家衛生計生委將致力於推動抗生素知識的宣傳普及,促進公衆認識水平的提高,也將與世界衛生組織積極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更促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黨委書記劉新民表示,醫療機構抗菌藥物管理應有宏觀的設計,從管理架構到品種遴選,再到管理模式和規則的制定實施都需要醫院管理者的智慧。2012年,北大醫院新門診大樓啓用時就取消了門診輸液室,真正需要的患者可以到急診或者收治住院,既有效減少了靜脈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也不會耽誤嚴重感染患者的治療。

作爲我國最早創辦的公立醫院,重視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一直是北大醫院的一項傳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助理王平教授表示,早在1980年,北大醫院就成立國家抗生素研究中心之一的北大第一醫院臨牀藥理研究所(又稱北大臨牀藥理研究所),率先開展酶活性和酶動力學、青黴素結合蛋白、甲氧西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檢測等分子生物學研究。同時,北大醫院也是“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監測網”的首批成員單位,這都爲北大醫院開展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北大醫院門診抗菌藥物使用比例控制基本穩定在6%以下。

遏制細菌耐藥性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據悉,“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由世界衛生組織發起,其目標是提高全球對抗生素耐藥問題的認識,並在公衆、衛生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間尋求和探索最佳實踐,從而遏制細菌耐藥性增長,維護人民羣衆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當日,在場全體人員在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與護理處處長李大川的帶領下,鄭重承諾“慎重使用抗生素,從我做起”。劉新民表示,抗菌藥物管理任重道遠,需要多方努力才能達到科學、專業、常態和精細的管理目標。爲此,更應按照國際通行標準,遵循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合理用藥政策,落實醫療機構規範化管理和醫務人員專業化培養,並提高公衆、衛生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的認識,從而避免抗生素耐藥的繼續發生和擴大。

專家還特別提醒,細菌耐藥性問題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防控細菌耐藥問題絕不只是國家和醫生的行爲,每個人都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全社會各個層面都可以採取行動降低細菌耐藥性的影響並限制其傳播。國家和政府應該進行持續強有力的公衆和醫生宣傳教育,強調抗生素濫用的危害並改變不必要抗生素的潛在需求;加強行政管控和感控參與,依靠信息化系統,實現臨牀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逐步完善由感染科醫師、臨牀微生物檢驗人員、臨牀藥師組成的三大技術支撐體系,進一步推進抗生素針對性使用;從長遠來看,重新評估醫學和藥學專業課程是有着必要性和積極意義的。衛生工作人員應保證手、器具和環境清潔來預防感染;同時,確保病人及時接種所需疫苗;當發生疑似細菌感染時,通過細菌培養和檢測進行確認;只有在確實需要時纔開具和分發抗生素,在合適療程開具和分發合適劑量的合適抗生素。作爲普通公衆應經常洗手,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避免密切接觸病人並及時接種所需疫苗來預防感染;僅使用獲得認證的衛生專業人員開具的抗生素,始終按照處方全程服藥;不使用剩餘的抗生素,不與他人共用抗生素。

應用抗生素時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一)嚴格掌握適應證凡屬可用可不用的儘量不用,而且除考慮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針對性外,還必須掌握藥物的不良反應和體內過程與療效的關係。

(二)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採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懷疑爲細菌感染者外,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後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檢出,且使臨牀表現不典型,影響臨牀確診,延誤治療。

(三)病毒性或估計爲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對各種病毒性感染並無療效,對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是無害無益的。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爲細菌感染者外,一般不採用抗生素。

(四)皮膚、粘膜局部儘量避免反應應用抗生素因用後易發生過敏反應且易導致耐藥菌的產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黴素、桿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別是青黴素G的局部應用盡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膚燒傷時應用抗生素要選擇告辭適合的時期和合適的劑量。

(五)嚴格控制預防用抗生素的範圍

在下列情況下可採用預防治療:

1.風溼熱病人,定期採用青黴素G,以消滅咽部溶血鏈球菌,防止風溼熱復發。

2.風溼性或先天性心臟病進行手術前後用青黴素G或其它適當的抗生素,以防止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3.感染竈切除時,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選用適當的抗生素。

4.戰傷或複合外傷後,採用青黴素G或四環素族以防止氣性壞疽。

5.結腸手術前採用卡那黴素,新黴素等作腸道準備。

6.嚴重燒傷後,在植皮前應用青黴素G消滅創面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或按創面細菌和藥敏結果採用適當的抗生素防止敗血症的發生。

7.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擴張症患者,可在冬季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限於門診)。

8.顱腦術前1天應用抗生素,可預防感染。

(六)強調綜合治療的重要性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人體防禦機制的重要性,不能過分依賴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視了人體內在的因素,當人體免疫球蛋白的質量和數量不足、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細胞性能與質量不足時,抗生素治療則難以秦效。因此,在應用抗生素的同進應盡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狀況得到改善;採取各種綜合措施,以提高機體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過高的體溫;注意飲食和休息;糾正水、電解質和鹼平衡失調;改善微循環;補充血容量;以及處理原發性疾病和局部病竈等。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