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寶典 > 母嬰保健 > 寶寶怎麼喝水 喝水過多或過少都不利於寶寶健康!

寶寶怎麼喝水 喝水過多或過少都不利於寶寶健康!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6.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幼小的寶寶來說,該如何喝水才最正確?倘若水分補充不足或過度攝取又可能會產生哪些不良影響呢?下面來一起了解喝水對於寶寶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寶寶如何正確喝水?

水對於人體的重要性

俗話說:「人能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水。」,意指人就算長時間沒有攝取食物,也不致於無法生存,但若長時間沒有補充水分,則將會有生命危險,足見水的重要性。

水占人體的絕大部分,以新生兒時期來說,約佔體重的75~80%。隨着年齡增長會逐漸遞減,3歲時約佔63%,12歲時約佔60%,由於此時數值已接近成人,2/3的水存在於細胞內,1/3存在於細胞外的液體中,包括血漿、組織液。此外,腦脊髓液、淋巴、血液、肌肉、骨骼也含不少的水,主要功能是維持人體生理機能與調節體溫。

維持生理機能

在維持人體生理機能中,水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當人體攝取食物後,食物會經過口腔咀嚼、腸胃吸收與消化等過程,這些環節都需仰賴水分輔助,且在消化、吸收食物後所產生的廢物與其他雜質也得靠水分幫忙排出,包括透過腎臟與泌尿系統形成尿液排出,約佔總排出量的60%;經由肺部呼吸作用、皮膚排汗作用排出,約佔35%;經由消化系統形成糞便排出,約佔5%;其他諸如流汗、流眼淚、流鼻水、嘔吐等同樣會排出些許水分。然而,以嬰幼兒來說,由於小寶寶的皮膚面積所佔比例比成人較多,呼吸頻率也較高,因此,嬰幼兒從皮膚、肺部排出的水分比例會高於成人一些。

調節人體體溫

人體體溫之所以能維持恆定狀態,與水有相當大的關係。當天氣寒冷時,人體血管會收縮,血液流至皮膚的分量就減少,使水分不易散出,因此,能維持正常溫度;反之,若天氣炎熱,人體血管會膨脹,血液流至皮膚的量就增加,體內水分亦會隨着血管膨脹、擴張,經由汗腺排出,使體內溫度不致於過高。

寶寶怎麼喝水 喝水過多或過少都不利於寶寶健康!

寶寶怎麼喝水

水量+水質=喝水原則

嬰幼兒的喝水與腎臟系統發育狀況有關,腎臟發育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腎臟基本單元(以下簡稱腎元)數目的增加,另一個是當腎元數目到達一定數量後,腎臟功能逐漸成熟。基本上,腎元數在胎兒於母體內發育至36周左右就已足夠,數值約與成年人相同,腎臟功能則需等到寶寶快1歲時纔會接近成人的成熟度。

以1歲以下的嬰兒來說,由於腎臟系統尚未發育完全,調節生理機能的能力較不佳,因此,不宜額外補充水分,僅需從母奶、配方奶或副食品中獲取水分即可;至於1歲以上的幼兒,則因爲腎臟系統漸趨成熟,主食已漸漸改成固體食物,加上活動量明顯增加,故應額外補充水分,但得依照寶寶的體重、活動狀況適量增加。

水量需求

嬰幼兒一天的水量需求依體重大小而有所不同,原則上,以10公斤、11~20公斤、21公斤以上做爲區隔(詳見表格1)。值得注意的是這裏所計算出的水分並非爲每日必須額外飲用的水量,而是整天所需攝取的總水量,以6個月以下的嬰兒爲例,因爲主食爲母奶或配方奶,所含的水量已足夠,便無須額外補充;6~12個月的嬰兒,因爲此時已經開始接觸副食品,奶量會逐漸減少,就能額外補充些許水分,但許多副食品含有不少水分,例如:米精、麥精、粥、水果泥等,因此,只要補充少量水分,時機應在餐與餐之間,建議一天總水量每公斤乘以30c.c.以下爲佳,例如:10公斤的孩子最多額外補充300c.c.,也就是說,每次餐與餐之間所補充的水分僅需20~50c.c.。

1歲以上的幼兒因爲腎臟功能已經接近成人,腸胃道發展也漸趨成熟,加上活動量逐漸增多,容易因爲活動力旺盛而喪失水分,家長不妨適度讓孩子補充水分。除此,1歲以上的幼兒大多具備基本表達能力,若有口渴需求,大多會主動提出,若孩子的飲水量已足夠,家長便不需過度要求補充額外的水分。

水質選擇

只要水沒有經過污染區域,大多數的水質都能符合標準,爸媽將自來水煮沸就可以飲用。當然,也需考察家中的取水管道、輸水管路是否遭受污染,建議應定期清洗、維修水塔及其管路,若出現疑似污染的情況,家中不妨額外加裝過濾器或淨水器,以確保水質。

部分人認爲山泉水和礦泉水屬於良好的飲用水來源,其實仍具有一定的風險,山泉水來自山中,雖然受到的工業污染較少,水質看起來比較清澈,但卻可能隱藏看不到的病菌(例如:沙門氏菌)或其他有毒物質,若要讓孩子飲用山泉水,建議最好經過高溫煮沸。至於礦泉水的部分,通常該品牌經過國家認證,水質大多不會有問題,但飲用之前還是要先高溫煮沸,較無飲入病菌的疑慮。對於部分爸媽認爲飲用水應該越純淨越好,於是進行多次的過濾,其實飲水正是人體攝取所需礦物質的重要管道,若經多次的過濾,易使孩子的礦物質攝取不足,故適度的過濾即可。

寶寶怎麼喝水 喝水過多或過少都不利於寶寶健康! 第2張

寶寶不宜過度或過少喝水

如果寶寶過度缺水,可能會產生活動量下降、哭不出眼淚、四肢冰冷等狀況,但飲水太過,則可能造成水中毒、痙攣等問題,爸媽應隨時注意寶寶的飲水量,適時補充水分。

水分不足

寶寶缺水的常見原因包括水分攝取不足、環境過熱、滲透壓較高的飲料攝取過多、生病等情形,其中,又以水分攝取不足佔多數。

由於嬰幼兒的主食大多來自於母奶、配方奶或副食品,若有缺水狀況,大多是沒有攝取足夠的食物,而非水分不足所導致;環境過熱方面,若外在溫度過高,孩子的身體就會自動調節體溫,散發身體的水分,以維持體內溫度,但時間一久便會造成水分散失過多,產生脫水情形;所謂滲透壓,意指要使人體細胞內外之液體濃度達到平衡所產生的壓力,當飲料中電解質或糖分越多,對身體造成的滲透壓就越高,一旦攝取過量,身體細胞就會萎縮,不僅覺得更渴,亦會有缺水情形;生病方面,由於嬰幼兒的年紀尚小,免疫系統還沒發展成熟,較容易出現感冒、發燒、腸胃炎、上吐下瀉等狀況,因而可能發生缺水。

當寶寶缺水時,常見症狀不外乎活動量下降、哭不出眼淚、體重下降、四肢冰涼、皮膚彈性不佳、口腔黏膜乾燥、眼窩或囟門凹陷、尿量減少等,爸媽可觀察寶寶換尿布的情形,正常來說,一天換尿布的次數應至少4~6次,若少於這個數字,即代表有缺水的問題。如果寶寶只是輕度缺水,像是尿量略爲減少,爸媽可先適度補充母奶、配方奶或些許水分,並且觀察環境是否過熱,並且儘快前往溫度較適宜的地方,仍未改善就應立刻就醫。此外,若嚴重缺水,加上出現上吐下瀉、發燒等狀況,也要儘速就醫。

過度飲水

基本上,人體會自動調節身體所需各種物質的多寡,就連水分也不例外。若身體攝取過多水分,便會透過腎臟、泌尿系統等管道自動排出,因此,不太會產生攝取過多水分的狀況,但假如孩子在短時間內攝取過多水分,身體來不及排出,即可能使大量的水分累積於體內。

常見過度飲水的原因包括過度餵食、被強迫補充水分等,由於爸媽不清楚究竟應該喝多少水量,於是讓孩子吃進過多的食物和水分,當孩子體內含過多水分時,可能會使體內鈉離子濃度過低,引起煩躁不安、嗜睡、嘔吐、厭食、痙攣,甚至昏睡等水中毒的情形,建議當孩子出現這些狀況時,爸媽應先限制孩子的飲水量,並且儘快就醫,醫師會依孩子的狀況限制水分,必要時給予高張性溶液補充鈉離子,以矯正電解質的不平衡,以及開立利尿劑、抗痙攣等藥物治療水中毒。

禁止食用蜂蜜水、運動飲料

部分爸媽會想以蜂蜜水或運動飲料做爲寶寶補充水分的來源,但由於1歲以下的寶寶,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加上蜂蜜本身含肉毒桿菌,食入後可能會有中毒之疑慮;至於市售的運動飲料,大多不是專爲寶寶調配,且含較高的糖分或其他化學添加物,不建議給寶寶飲用。

寶寶怎麼喝水 喝水過多或過少都不利於寶寶健康! 第3張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