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去安陽看漢字演變

去安陽看漢字演變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9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字穿越數千年的歷史長河,跨越地理和民族心理的阻礙而一脈相承至今,傳承着中華先民智慧的結晶。河南安陽是殷商晚期的都城遺址,自商王盤庚遷殷至商代最後一位帝王帝辛,約270餘年的歷史,開啓了中國文字發展的歷程,殷墟百年來出土的15萬片甲骨片、五千餘個甲骨文單字爲我們展現出了一個豐滿的王朝,商朝也成爲中國第一個有文字可考的王朝。漢字也從此登上世界的舞臺。正因如此,河南安陽與漢字結緣,此地的文字博物館也就更加“根正苗紅”。

去安陽看漢字演變

位於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於2009年11月16日建成開館,是我國唯一一座以文字爲主題的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爲一體的國家級博物館,向世人展示漢字起源、發展、演變的歷程。這裏彙集着承載文字的豐富歷史文物,薈萃着歷代文字樣本精華,呈現上下五千年文明脈絡。

博物館距離甲骨文發現地殷墟大約8公里,建成開放的有字坊、甲骨碑林主題廣場、主體館等。字坊是中國文字博物館的標誌性建築,主體造型爲金文中“字”的寫法。字坊前兩隻金色“玄鳥”屹立兩側,展翅欲翔。穿過字坊進入了甲骨碑林主題廣場,主幹道兩側爲28片銅製甲骨,不僅代表了青銅器和甲骨文的兩種元素,同時也隱含“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去安陽看漢字演變 第2張

步入主體館,文字元素撲面而來。主體館金碧輝煌,莊重典雅,展現了殷商宮殿建築“四阿重屋”的特點。四面巨型浮雕展示了甲骨文、文字載體、書法藝術和少數民族文字演變,脈絡自上而下、時代由遠及近,訴說着中華文明的久遠魅力。“中國文字發展史”是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基本展覽,共有5個展廳,包括字法自然、甲骨紀事、鐘鼎千秋、物以載文、文字一統、由隸到楷、說字傳義、拾文遺彩、承古傳今、創新發展、印刷術起源、雕版印刷、活字演變、漢字進入計算機等15個單元,展示內容涉及甲骨文、金文、簡牘、帛書、印章文字、玉石器文字、歷代碑碣、印刷術、少數民族文字、漢字的信息化處理等諸多內容。

到安陽的文字博物館,一定要去的是那裏的專題展廳——“一片甲骨驚天下”。該展廳位於一樓北廳,分爲“甲骨現世”“科學發掘”“卜以問疑”和“文字解讀”4個單元,以詳實的資料向觀衆全面展現了安陽殷墟甲骨文的發現、發掘和研究歷程。此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賈伯壺”也極爲珍貴。賈伯壺是一對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青銅重器,壺身製作精美、造型別致,壺蓋子口上鑄有銘文8行33字,銘文內容記述了某年二月,賈伯爲要嫁往世國的長女鑄造銅壺一對,用於祭祀祖先神靈和祈求萬壽之用,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

去安陽看漢字演變 第3張

相傳,漢字是由黃帝的史官倉頡(jié)所創。史書記載,倉頡雙瞳四目,天生睿德,觀星宿運行趨勢、鳥獸足跡,依其形象首創文字,開文明之基,《淮南子》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在中國文字博物館裏,倉頡雙瞳四目的畫像凝視着世間萬物的形態,向我們訴說着中國文字的發展演變脈絡。中國的漢字,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瞭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周朝時的金文、石刻文,秦代的篆書,漢代的隸書,從東晉到唐朝的楷書、行書、草書,到了唐代,中國的書法藝術到達成熟,並且繁榮。

中國文字博物館首任館長馮其庸說:“數千年來,中國文字始終以其強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綿延不斷的歷史,印證着中華民族前進的足跡。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該成爲中國文字起源、發展、演進的領悟者和傳播者。”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