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媽 發燒別再逼我捂被子了

媽 發燒別再逼我捂被子了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7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凜冬將至,感冒發燒也越來越常見。除了去醫院之外,更多的人選擇在家裏“捂被子”解決問題。作爲人類社會最常見的病症,許多人都相信,自己在與發燒的持久鬥爭中,已經掌握了可靠的經驗——發汗。

發燒不是病

人體的正常體溫不是一個絕對值,不同時間、不同部位略有差異,這種差異通常在1℃以內。當發燒的時候,則可以大幅突破這一區間。雖然此時體溫已經“不正常”,但發燒實際上仍是體溫常規調節機制的一部分。

不同於因中暑這樣的被動性體溫升高,發燒是人體主動做出的體溫調節。

媽 發燒別再逼我捂被子了

在國內多數病理學教材上,都將我們通常所說的“發燒”定義爲“發熱”:“發熱是指在發熱激活物的作用下,產內生致熱原細胞產生和釋放內生致熱原,由內生致熱原作用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在中樞發熱介質的介導下使體溫調定點上移,進而引起機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最終引起體溫升高超過正常值0.5℃以上的一種病理過程。”

這段話很拗口,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溫調定點。簡單點說,它就是人體對自身“正常體溫”的定義。當病毒、細菌入侵或者體內產生炎症的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把“正常體溫”的標準定高一些,這樣一來,爲了達到這個新的“正常體溫”,你的體溫就會升高,也就“發燒”了。

在通常情況下,36℃—37℃是人體內多數化學反應的理想溫度。但是,這同時也是多數細菌和病毒生長、繁殖的適宜溫度。但在產生了病毒、細菌入侵等事件的情況下,主動升高體溫能抑制細菌、病毒的活力,加速白細胞的增殖和運動,提升免疫系統的戰鬥能力。這就是人體主動上調體溫調定點的原因。

發燒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而且多數情況下是有益的。

汗不是捂出來的

而由於體溫調定點的上移,人體會判定自身目前的體溫過低,爲了快速升高體溫,人體會出現一系列反應:表皮血管收縮、汗腺抑制以減少散熱,肌肉顫慄以增加產熱(打寒戰),這正是大多數人在發燒早期的症狀:冷。

當體溫上升到新的體溫調定點之後,就進入了發熱的第二個階段:高溫持續期。人體的產熱與散熱在高水平上達到相對平衡,體溫在高水平上波動。此時人會體驗到持續的酷熱感,皮膚和口脣乾燥,是整個發燒過程中最難受的階段。此時白細胞快速增值,免疫系統火力全開。

導致發熱的致熱原被解決掉以後,體溫調節中樞將重新設定體溫調定點,返回到日常水平,此時就進入了發熱過程中的退熱期。此時人體往往會大量出汗,以求快速降低體溫。體溫降到新的體溫調定點後,發熱過程也就基本結束了。

以上是一個典型的“發燒-退燒”過程的描述。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出汗是退熱的結果,而非原因,所謂“捂汗”退燒完全是倒果爲因。如果致熱源(病毒、細菌)沒有被解決掉,怎麼捂人也不會出汗。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將退燒歸功於捂汗,甚至認爲捂得越嚴實、效果越好,則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比如“嬰兒捂熱綜合症”。

媽 發燒別再逼我捂被子了 第2張

這種病主要因爲給孩子過度保暖或捂悶過久而引起。據發表於《長治醫學院報》的臨牀研究報告,在128例該類患兒中,發生多臟器功能損害59例,發生率爲46.09%,其中1個系統損害者25例(42.37%),2個系統損害者31例(52.54%),3個系統損害者3例(5.09%),55例完全治癒,留有不同程度後遺症(如智力低下,腦癱、癲癇等)者3例,1例死亡。

捂汗的真正意義

在發燒的早期(寒戰期),人會經歷體溫的上升,此時,捂被子有利於壓制體表散熱,讓升溫的進程稍快一些。

但這不是中國人堅持捂汗的根本原因。

在發燒早期,典型的症狀是畏寒,在正常的室溫下,也會發抖、打戰。即使沒有老中醫的指導,正常人此時的反應也是加強保暖。捂被子確實能有效緩解發燒初期的畏寒症狀,這纔是它獲得認可的根源。

除了捂汗之外,應對發燒的傳統辦法還有喝薑湯、熱水,它們在我們在瑟瑟發抖的時候,帶來了一些溫暖的慰藉。如前文所述,發燒並不是疾病本身,只是一種症狀,多數情況下,即使不進行任何治療,發熱症狀也會在一定時間後消失。發燒的人不一定有病,通常只是難受而已。一切退燒手段的實際意義,都是讓人感覺更舒服一些。如果捂被子確實能讓你感覺好一點,那就捂吧。

但是,捂汗僅限於發燒的早期。當發燒進入高溫持續期以後,人體會感到持續的酷熱,口乾舌燥。這時要做的是趕快進行物理降溫,不僅被子不能蓋,衣服也要少穿,必要時還可以採取局部冰敷等降溫手段。高燒還繼續捂汗,是一種自虐行爲。

警惕高燒不退

如前文所述,發熱實際上有利於提升免疫系統的戰鬥力,那是不是說,發燒是一種不需要干預的症狀呢?

在多數中低溫度的發燒中,人是可以自愈的。但是在發熱的各個階段都會給人帶來不適:寒戰期的惡寒、高峯期的酷熱,頭痛、退熱期的脫水……即使是38、9℃的高燒,也不會對器官造成實際損害。單純發燒引起的最嚇人的後果,可能是神經系統紊亂引起的驚厥、抽搐。

根據美國國家神經疾病與中風研究所的數據,4%的新生兒都會遇到這種問題,雖然大多數都會自然消失,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但是家長會嚇得夠嗆。人工干預發燒,主要是爲了緩解發燒者的不適,或者是安撫照料者。

媽 發燒別再逼我捂被子了 第3張

但是,持續的發燒不退仍是一種需要注意的信號。如前所述,發熱只是一種症狀。在英文中,發熱稱爲fever,許多病症都可以導致發熱:黃熱病(yellowfever)、傷寒(typhoidfever)、猩紅熱(scarletfever)……

長期發熱的病因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區有所不同,但主要的有感染、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病三大類,大約佔長期發熱病因的90%。而幾乎所有引起感染的疾病都可引起反覆發熱,常見的有瘧疾、迴歸熱、黑熱病、布氏桿菌病、泌尿道感染、淋巴瘤等。

長時間的發燒不退,表明免疫系統對致熱原已經無能爲力,需要及時就醫,查明致熱原,對症治療。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怎麼捂被子都是無汗可出的,只會讓高熱持續不退,耽誤對病情的及時處理,也就是許多人口中的“發燒轉成了肺炎/腦炎”。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