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衆專家呼籲關注家庭自助心臟康復模式

衆專家呼籲關注家庭自助心臟康復模式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5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專家呼籲關注家庭自助心臟康復模式

幫助患者決策有效實施康復

——衆專家呼籲關注家庭自助心臟康復模式

“心臟康復療法是一種系統治療手段,以心血管醫生爲主導,組成多學科治療團隊,突出強調醫學整合和整體治療理念,涵括預防和治療,是心血管疾病慢性期最佳的治療策略,正逐漸受到我國心血管醫生的關注。心臟康復從診斷開始系統規劃,從評估患者疾病風險、指導患者預防疾病,到疾病診斷中治療方法的決策,到病後採取措施預防再發病,充分體現了對患者全程、全面、個體化治療理念。在這一過程中,心血管功能無創評估應貫穿於心髒康復的全程,根據無創評估的結果調整康復策略,避免“一刀切”。作爲從事心臟康復的臨牀醫生,需要是一個知識全面的心血管醫生,具有辯證思維和整體觀念,充分掌握危險評估方法和各種疾病現有治療手段和進展,瞭解不同治療方法可能的效果和風險,瞭解運動、心理、營養和行爲干預的基礎知識,纔能有效幫助患者決策,有效實施康復。”這是3月6日——8日舉辦的”康復從心開始暨社區-家庭心臟康復經驗交流會”上對當前心臟康復現狀所做的介紹。

據悉,本次會議由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臟康復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承辦,本項目獲得了中華醫學會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支持。會議特別推出社區-家庭心臟康復經驗交流會。講師團聘請國內心臟康復領域多位資深專家親臨授課,內容涵蓋心臟康復的五大處方,系統介紹心臟康復評估、康復技術、康復工具、心理評估與對症治療方法、心臟康復中藥物的使用以及心臟康復機構設置,並安排了戒菸培訓證書班、心肺運動試驗及無創血流動力學技術的操作及指標解讀、心臟康復徒手評估與訓練以及器械訓練等內容的觀摩及實踐演練。

此次會上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康復委員會正式授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康復培訓基地”資質,主要開展的心臟康復治療包括心血管疾病院內康復、出院早期、恢復期以及維持期的家庭康復,爲患者提供一體化心臟康復服務。爲國內的心臟康復專科醫師、心臟科臨牀醫師、全科臨牀醫師、社區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科護士等搭建了一個學習、探討、分享心臟康復的專業知識平臺。

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致殘致死率最高的疾病。2004年和2008年全國死因監測資料顯示,我國居民心肌梗死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但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率呈下降趨勢,這與我國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救治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有關。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註冊研究(GlobalRegistryofAcuteCoronaryEvents,GRACE研究)中國數據顯示,心肌梗死和心絞痛患者即使經過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4年累積死亡率仍高達22.6%,其中50%死於再發心肌梗死,反覆住院和再次血運重建治療率達25%。而綜合心臟康復治療可使一年內猝死風險降低45%,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38%。心肌梗死恢復期的治療直接決定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

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指出,心臟康復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發生髮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心臟康復不僅侷限於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逐漸擴大至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制定針對高危患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病、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綜合管理。近年研究顯示,心臟康復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老齡化現象加劇,老年人常合併多系統功能障礙如心、肺、腦、骨骼和肌肉病變,要求臨牀醫生有能力處理多系統疾病,幫助他們迴歸社會,心臟康復在老年病康復中起着橋樑作用。

衆專家呼籲關注家庭自助心臟康復模式 第2張

胡大一教授介紹說,亞洲、美國、歐洲各國都已認識到心臟康復對心血管病患者預後的重要價值,均將心臟康復納入醫療保險範疇,實現了三級醫院-社區-家庭的心臟康復體系。國內心臟康復發展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但由於醫療服務體系和模式的侷限與付費機制不合理,人們對心臟康復缺乏重視。康復模式與肢體康復不同,經過30年發展,心臟康復的發展明顯滯後於肢體康復,90%以上的醫院沒有開展心臟康復。爲了促進我國心臟康復工作的開展,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臟康復委員會根據心臟康復的內涵,針對其人體三個臟器面對三個人羣——心血管病高危人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羣與老年人羣,提煉出5大康復處方概念,包括運動處方、營養處方、心理處方(包括睡眠管理)、戒菸處方和藥物處方,並分別就5大處方撰寫了具體操作專家共識,目的是讓我國臨牀醫生利用這些指導性工具儘快開展心臟康復工作,使我國患者享受到心臟康復的益處。心臟康復的發展將彌合公共衛生/預防醫學與臨牀醫學的裂痕,應對非傳染性疾病的嚴峻挑戰!

中國康復醫學會常務副會長、南京醫科大學附屬一院康復醫學中心主任勵建安教授介紹,康復醫學在很多年以前還不爲人所知,最近幾年來,特別是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國務院醫改文件頒佈的時候,國家和政府都已經開始意識到康復醫學對整個醫學的重要性。爲此,國家的醫改文件提出了預防治療康復三結合的方針,這奠定了國家衛生國策,也使康復醫學邁入快速發展新階段。

勵建安教授強調,康復醫療和預防臨牀是三個緊密關聯在一起的環,形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鏈,只有這個服務鏈做到了才標誌着我們醫療服務體系的完善,這是中國政府向世界衛生組織和全世界的承諾。2020年我國要形成人人享有得以醫療服務的局面,這是對整個健康服務體系的概括。但是目前,康復醫療在整個健康服務體系中顯得相對薄弱,衛生部門在多種會議上也曾強調,康復醫療是健康服務體系的短版,應予大力發展,來保障國民的健康。

衆專家呼籲關注家庭自助心臟康復模式 第3張

衆專家指出,國外的心臟康復發展史提供給我們很多寶貴的經驗教訓,我們可以借鑑,但絕不能全部照搬。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大環境的不同,都需要根據我國國情探索適合中國的心臟康復發展模式和研究工作。比如心臟康復模式,國外研究認爲院內康復到院外康復到家庭自助康復,這三個階段不可或缺,但我國目前情況,很多醫院沒有足夠的場地、空間、人員和器械,沒有條件開展門診心臟康復,是否就意味着不能開展心臟康復呢?絕對不是。探索醫院-社區-家庭心臟康復模式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尤其是目前電子醫療技術的興起和技術進步,有望在不久的將來促進家庭心臟康復技術和模式的進一步完善。

衆專家認爲,開展家庭心臟康復的優勢是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有利於推動我國心臟康復的發展,仍存在很多問題有待解決,如無法保證運動處方在家中的有效執行和效果評估,以及其他康復處方的有效執行。我們相信隨着電子信息化技術的普及,有望在不久的將來促進家庭心臟康復技術和模式的進一步完善。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