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慢性病成健康頭號威脅 衛計委倡導吃動平衡

慢性病成健康頭號威脅 衛計委倡導吃動平衡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5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和中國記協發起的“吃動平衡走向健康”項目再次呼籲:“健康生活方式,貴在堅持!”原國家衛生部疾控局副局長孔靈芝表示,慢病已經成爲中國人健康的頭號威脅。防控慢病,應當“關口前移”,倡導大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應對慢病挑戰的第一道防線。

慢性病成健康頭號威脅 衛計委倡導吃動平衡

聯合國專門召開慢病防控會議

美國防控慢病經驗值得學習

當有人問孔靈芝6年前爲什麼發起“吃動平衡”的呼籲時,她說,主要是考慮到慢病將要成爲很嚴重的問題,當時的陳竺部長說,慢病要達到“井噴”的程度。實際上現在已經噴了,可以說慢病已經到了“海嘯”的狀態。到底怎麼控制?這些年來從政策上呼籲越來越高。就國際而言,聯合國高度重視,2011年聯合國大會召開了專門的慢病防控會議,這是聯大有史以來第二次就衛生的問題專門召開會議,第一次是2000年有關艾滋病問題。也就是說慢病已經不再是純醫學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需要全球重視的問題。但是,所有這些政策還是要爲每一個人服務,就是說每個人必須要意識到,自己要主動地“動”起來,而不是隻靠外力的督促。

目前,美國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鑑。他們之前針對慢病是採用先進的醫學技術,比如心臟搭橋手術等,這需要非常昂貴的費用,不是很多普通人能承擔得起的。他們就改成“早期發現”,比搭橋更提前了一步,但是“早期發現”也是生病後的發現,並不減少發病。所以,美國在幾十年前就開始採用從預防入手的衆多措施,目前美國的心臟病死亡率明顯下降,10年來,癌症死亡率也有下降趨勢。

在不斷探索中,使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對已病的人去採取措施,永遠都是被動的,只有讓沒有得病的人不得病,纔是一個國家或集體應該整體考慮的問題。其實,世界衛生組織,包括聯合國大會給出了策略,如控煙、限酒、膳食平衡、合理運動、基本藥物。具體怎麼做,各國必須要有讓這些策略落地的行動。所以我們提出“吃動平衡”、積極運動等系列措施。

既要享受生活同時也要獲得健康

“動”的目的不僅是要減肥還要預防疾病

談到減肥誤區,孔靈芝說,有的人因爲肥胖就很多東西都不吃,全吃蛋白質食物,不吃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有人全吃蔬菜、水果,不吃蛋白質等任何有能量的食物,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這樣做,你可能會保持一個很瘦的身材,但是你的肌肉不發達、你身體的內臟器官不健康。而且,你面對那麼多的美食不能去吃,你感到很痛苦,你生活得很壓抑,這些不是我們提倡的。

所以,更好的辦法應該是,你既要享受生活,同時你要獲得健康。那就需要在“吃”和“動”上找到平衡,就是說你享受美食的同時,考慮到多餘的能量必須運動出去。其實,“動”不僅是要減肥,不僅是要控制體重,“動”還有很多的效果。預防疾病、愉悅身心等等,在“動”中獲得一個良好的體重、一個好的心情、一個健康的水平,這個是我們所提倡的。

別壓抑孩子愛“動”天性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帶頭運動

具體談到“吃動平衡”怎麼運動時,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王梅研究員表示,相關數據顯示,控制體重、預防慢病,要從吃和動上作文章,管住嘴邁開腿,保持“吃動平衡”。運動方面,王梅建議,最好是長時間的中小強度運動,每天45分鐘至1個小時的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游泳等。此外,配合做一些力量訓練,起到塑形和增加肌肉、強壯骨骼的作用。

鍛鍊身體要從小做起,王梅說,愛運動其實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應該讓他們的天性得以發揮。青少年階段,目前國際上推薦運動的標準是,每天鍛鍊1小時到3小時之間。同時,每週還要有三天大強度的運動,因爲強度和頻率對於孩子身體的健康發育和成長都非常重要。但是,中國很多家庭都有隻重視孩子學習、忽視孩子運動的問題,再加上近幾十年來中國大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其過度呵護,不敢放手讓孩子運動,已經潛在構成了健康隱患的重要因素,令人堪憂。

王梅還強調說,其實,父母帶頭養成鍛鍊習慣,對帶動孩子或影響家庭每個成員至關重要。有研究表明,父親體育鍛煉的習慣,不只對男孩,而且對女孩的影響也是最大的,這方面的數據很多。最新的觀點是,母親參加體育鍛煉對孩子的影響力的數據也在增加,所以父母雙方的鍛鍊習慣對孩子的影響都是最大的。

家長應該怎麼帶動孩子“動”起來?可口可樂大中華區執行副總裁及董事長魯大衛現身說法,“我有21歲和19歲的兩個男孩,他們在美國從一出生我就強調讓他們運動。不到6歲時我就帶着他們走10英里大概16公里的路了。現在看當時孩子們很小、很累,但我們做得比較遊樂、比較好玩。我說我是遙控器,你們是機器人,你們跟着我走。他們很天真地跟着我很有興致地走。所以很多時候,你問孩子:你記不記得你小時候走過‘吃動平衡’計劃?他說:沒有印象。但是,他確實走過,並且他的健康意識在其中建立了。這和我以身作則、帶動孩子的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其實,與其坐在那教育孩子一小時,不如和他一起用5分鐘去游泳、滑冰更有意義。”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