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中國科學家發現治心血管病新途徑 引轟動

中國科學家發現治心血管病新途徑 引轟動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6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4年8月15日,《新京報》有一則消息報道一名43歲嶽姓男子,突發心血管疾病,由於病情惡化,被緊急從新疆轉運到北京安貞醫院接受治療。報道在讀者中引起廣泛關注,因爲它佐證了國家心血管病中心8月8日發佈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中表述的一個事實:中國心血管病患者趨於年輕,40歲人羣開始顯著上升。報告顯示目前全國有心血管病患者2.9億,平均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已佔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

中國科學家發現治心血管病新途徑 引轟動

幾乎與此同時,一篇題爲《一氧化碳可抑制心肌細胞內向整流鉀通道》的文章於8月14日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該文闡述了研究發現一氧化碳預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一個重要機制。這一研究結果爲臨牀治療心血管病人猝死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和途徑。

文章的作者就是北京大學分子醫學所分子藥理研究室主任、博士導師顧雨春教授。心血管病防治是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顧雨春介紹說,他們研究小組首次發現一氧化碳能作用於心肌細胞內向整流鉀通道,干擾通道與磷脂酰肌醇4,5-雙磷酸的結合,抑制鉀通道電流,進而產生延長動作電位時程的作用。這一機制提出了可以通過一氧化碳的藥物途徑防治再灌注及心肌缺血導致的心律失常。

文章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轟動。英國阿斯頓大學副校長、國際著名心血管生物學教授阿西夫·艾哈邁德(AsifAhmed)在接受英國心臟病研究基金採訪時稱這一研究成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爲心血管病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他希望阿斯頓大學與北京大學加強此領域的合作,使患者直接受益。

比利時馬拉諾(Marano)教授也指出,該研究發現爲全面探索一氧化碳的生理學功能及機制做出了重要貢獻,對一氧化碳的藥物開發及臨牀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顧雨春及其研究成果一時成爲全球心血管領域的一個焦點。

顧雨春進一步介紹說:“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目前治療心血管藥物的40%是離子通道的調節劑。分子藥理研究室就是以離子通道爲主要研究對象,力求揭示離子通道在心血管系統生理病理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它們的調節機制,其目的是研發出作用快,副作用小,能夠讓患者遠離病症痛苦的藥物。”

自1997年英國伯明翰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起,顧雨春就一直從事離子通道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顧雨春於2002年開創了新技術--smartpatching,此技術可以有效地獲取小細胞結構及扁平細胞結構的離子通道膜電鉗記錄。目前爲止,顧雨春的研究小組仍然是世界上能夠在微小結構開展膜電鉗記錄的僅有的幾個實驗室之一。同時,該研究小組在一氧化碳的生理學功能研究也居世界前沿。這個小組的研究揭示了一氧化碳作用在腎臟上參與水鹽代謝和重吸收;作用在血管可以促進血管內皮生長,放鬆血管使其通暢、柔軟、有彈性;作用於心臟可以保護缺血心臟;同時一氧化碳也可望應用於治療和控制帕金森氏症、阿爾茲海默綜合症。

顧雨春是在英國所有大學獲得教職(facultymember)最年輕的學者之一。2011年,顧雨春面臨人生事業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在一次偶然到北京大學講學時,校方向顧雨春伸出橄欖枝,力邀他來校開展分子醫學研究。北大的真誠,祖國的需要,使顧雨春毅然放棄了國外優越的工作環境、教職以及優厚的物質生活,回到闊別10年之久的故土,將自己在海外的研究成果和世界最前沿技術引到國內。

在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顧雨春帶領一支由11名碩士/博士生組成的科研團隊,較之在英國的5人團隊,使顧雨春能夠在更多方向上開展研究工作。而令他最爲自豪的是,在他所帶的學生中,已經出現學有所成、嶄露頭角的科研領軍人物----吳巨友成爲南京農業大學特聘教授及園藝學院副院長,而他今年僅有33歲。

北京大學對於分子醫學研究所的發展也給予了極大支持,承擔了研究所所需的全部運營經費。顧雨春介紹北大正在建築新的研究所大樓以改善各研究機構的環境,加大對生命科學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

顧雨春表示,有學校的支持,團隊的努力,自己多年來的發現、積累和傳承,以及國際機構的合作,小組成員一定會加倍努力工作。他透露一氧化碳作爲新的一類藥物已經在動物身上獲得成功,相信會在不遠的將來就能應用到人類自身,造福心血管病患者。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