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極端情緒、有罪推定只能讓醫患關係更加緊張

極端情緒、有罪推定只能讓醫患關係更加緊張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湖南嶽陽數百名醫務人員集體抗議,要求“尊重生命,尊重醫生”,嚴懲前些天在岳陽二院“醫鬧”的患者家屬;此前一週,湘潭孕婦生產死亡事件同樣引發醫患衝突。接二連三的醫療糾紛,將醫患關係的緊張和脆弱暴露無遺:如果醫患矛盾不斷升級,明天,誰爲我們看病?

極端情緒、有罪推定只能讓醫患關係更加緊張

醫生,本是人類公認的神聖職業;醫生和患者,更應在疾病面前守望相助,爲何有時候卻變得劍拔弩張?就拿岳陽醫鬧事件來說,如果患者家屬稍有醫學常識,就不會在治療前說出“如果救不活,你們所有醫護都不用活”;如果醫療糾紛調解機制足以取信於人,患者家屬在治療後又何須選擇“寧鬧不談”?從醫療糾紛演變成暴力襲醫,從質疑結果蛻變爲過激行爲,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信任,破解“醫患矛盾”的關鍵就在於重建信任。

醫患之間橫亙着專業壁壘,本就容易處於“弱信任”狀態,而當醫療這道世界性難題遭遇轉型期語境,更滋生出中國特殊的醫患困境。醫療資源分佈失衡,掛號難、住院難、候診長、看病短,成了醫患矛盾的觸媒,全國超過70%的三甲醫院發生過醫患暴力衝突;“以藥養醫”模式的存在,讓一些醫院把懸壺濟世當成賺錢工具,“生不起病”成了很多人的擔心;獨立調解機構和正當維權機制的缺失,一些醫院不講原則的“維穩”思維,都給胡攪蠻纏的醫鬧提供可乘之機;一些人缺少基本醫學常識,往往在無知中產生盲目的偏執,導致無謂的醫療糾紛……所有這些,讓本來脆弱的醫患關係雪上加霜。說到底,醫生和患者都是犧牲品。

結果,這邊剛爲醫生受賄義憤填膺,那邊又爲暴力襲醫扼腕嘆息;這邊剛剛在譴責醫德墮落,那邊又開始聲討患方濫用暴力。某些醫生的失德行爲,讓整個醫生隊伍的公信力蒙受損失,更成爲一些人使用暴力時自我辯解的“正當理由”。醫者仁心的逐步解構,暴力襲醫的頻頻發生,成爲我們這個時代一道醒目的傷疤,也成爲深化醫改必須破解的難題。

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醫患關係和諧,人人都會從中受益;醫患關係緊張,每個人都會蒙受損失。重建醫患信任,需要健康的輿論環境和理性的社會心態,媒體和公衆都有責任去修復醫患之間的隔閡,而不是置身事外,甚至抱着“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圍觀心態。看看湘潭孕婦生產死亡事件,一些媒體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貿然使用驚悚標題,把新聞噱頭建立在傷害醫療公信力之上。“八毛門”“縫肛門”等烏龍新聞一再表明,極端情緒、有罪推定,只能讓遍體鱗傷的醫患關係更加千瘡百孔。

當然,涵養理性的社會輿論,不能取代制度層面的革故鼎新。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無論是購買醫療責任保險,還是引入行業協會參與調解,都是運用第三方破解信息不對稱的困境。我們也有行政調解和司法訴訟,如何打消患者認爲它們“跟醫院是‘一家人’”的顧慮,應成爲改革的關鍵。另一方面,讓公益迴歸公益,就要徹底剷除“以藥養醫”的體制積弊,更應拿出觸動利益的勇氣,徹底斬斷醫療賄賂。

“偶爾去治癒,經常去幫助,總是在安慰”,這一句著名的醫學名言,傳遞着這樣的醫學理念:醫患之間應該建立利益共同體、情感共同體、道德共同體、價值共同體。目前雖然與理想狀態存在差距,但是差距就是動力,期待醫改持續發力,期待醫者仁心成爲醫生的共同追求,尊醫重道成爲社會的普遍價值。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