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專家談醫患關係緊張原因 新聞報道在推波助瀾

專家談醫患關係緊張原因 新聞報道在推波助瀾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當前醫患關係存在的緊張局面,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延中今日表示,在新聞媒體的報道里面,有很多是推波助瀾的,媒體在塑造良好和諧的醫患關係和社會信任關係方面,應起到更多的積極的作用。

專家談醫患關係緊張原因 新聞報道在推波助瀾

衛生部官員及相關專家今日上午做客中新網,就當前醫改熱點,及醫患關係等話題進行解讀,並與網友在線交流。

醫患關係近年來經常成爲社會輿論焦點。最近有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心術》,集中講述了中國的醫患之間嚴重缺乏信任的現實。從患者來說,很多人提到醫院、醫生就會想到“紅包”、“回扣”等等灰色收入。而頻頻發生的“醫院血案”也在說明中國目前醫患關係的緊張局面。

對於當前醫患關係出現的緊張局面,姚建紅說,醫患關係有幾個基本面,第一個,羣衆需求不斷髮生變化,建國初的時候無醫無藥,那個時候老百姓,有醫生給他看病,他就感覺到非常高興,後來有醫有藥,到現在,老百姓現在就是優醫優藥,不同階段的訴求是不一樣的,現在的老百姓看病,一般來講都有地方看病,但是他希望找到更好的大夫。所以首先要看到,羣衆需求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他們希望獲得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

第二個,中國每年像去年醫療機構的診療量62億人次,真正發生醫療事故的是非常少的。在這個過程當中,醫生也做出了艱辛的努力,患者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這是第二個問題。

姚建紅說,建立醫患互信的機制,除了社會要加強信任之外,醫生和患者之間怎麼樣互信。最根本的是要通過醫改統一銜接,取消以藥養醫機制。

姚建紅說,建立醫患互信的機制任重而道遠,外部在發生變化,內部也在發生變化。“我相信如果我們醫改做得比較成功,醫患關係也會變得更加和諧。”

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延中說,醫患關係主要由於經濟利益上的矛盾引發,當然醫患關係除了經濟關係以外,有很多是醫生和病人之間醫學的服務關係。

現在很多醫患關係的緊張和矛盾,原因很多,很複雜。從基本面來講,醫患關係不像目前有一些媒體報道的那麼惡劣,那麼嚴重,但是也不能諱言,目前醫患關係也不能忽視,過去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麼多的糾紛、案件,包括惡性的事件,像這樣的問題,社會各界不應該再加以忽略,或者忽略不見。

王延中說,患者首先要相信醫療人員和醫療機構,但是醫療機構和醫療人員怎麼樣使患者充分地相信他,這是需要解決的重點。目前很多是可以滿足這個願望的,因爲很多疾病是可以治療的,但是也有相當數量的疾病,在目前的醫療技術條件下是治不了,治不好的。所以在這方面,解釋和溝通工作就非常重要。但是目前醫療機構,一天看這麼多病人,出現了問題都沒辦法溝通。所以只能使矛盾激化,這是深層的。

王延中說,當然現在很多社會環境也在轉變。整個社會的不信任度是在加大的,由於收入差距過大,各種社會矛盾積累,醫療領域只不過體現了整個社會領域不信任度裏面的一方面,其他的領域也存在着大量的不信任。“近些年來,發生的各種各樣的羣體性事件,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是社會信任度下降的反映。所以重建醫患關係,是重建社會關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解決醫患矛盾其實是解決社會矛盾,應該放在更寬更廣的領域去看這個問題。”

王延中說,媒體也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新聞是要抓住老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能夠進行深入的解讀,給大家正確的看法和觀點,當然現在有很多,在新聞媒體的報道里面,其實有很多是推波助瀾的,“我覺得這不是批評新聞媒體,就說怎麼樣使我們的新聞媒體在塑造良好和諧的醫患關係和社會信任關係方面,能夠起到更多的積極的作用,當然社會批評是不可少的,對社會醜惡的現象你不批評不能改進。所以這兩方面的作用都要注意。”

李玲則認爲,醫療領域,如果能夠真正地做到制度再構造的話,完全能做到,需要的是決心和勇氣,如果我們能做到,那醫療領域真的可以率先爲整個社會的普遍的不信任樹一個榜樣,這個能帶動社會的良性發展。其實醫改在中國一點都不難。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