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牛奶的力量”全面解析牛奶的謠言走出牛奶誤區

“牛奶的力量”全面解析牛奶的謠言走出牛奶誤區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7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現代人健康觀念的提高,牛奶已成保證日常健康營養的必需品,然而,有關牛奶的種種傳言卻影響着人們的飲食、生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

“牛奶的力量”全面解析牛奶的謠言走出牛奶誤區

一、常溫奶不如巴氏奶?

常溫奶與巴氏奶最本質差別是殺菌方法的不同。前者是將牛奶超高溫滅菌後,用六層複合無菌材料灌裝,無需冷藏,保質期長達幾個月。後者則是在80℃左右經數秒殺菌,需低溫冷藏,保質期爲1至7天。

巴氏奶與常溫奶營養成分無明顯差異,巴氏消毒達不到很高的溫度,在70℃到80℃之間保持一段時間,能夠殺死牛奶當中一部分的有害微生物,在低溫的環境中就可以達到食品安全標準。而超高溫滅菌可以徹底殺死牛奶裏面的細菌和微生物,但牛奶中最重要的鈣、維生素D等營養物質都不會受到影響。

受保存時間較短、保存條件限制,價格上,巴氏奶稍貴。反而不如到超市購買只需常溫保存的超高溫滅菌奶穩妥。在國際上,歐洲大陸的很多國家,包括法國、比利時、德國、瑞士等,都是常溫奶所佔市場份額較大。

二、喝牛奶腹瀉是因爲質量問題?

生活中一些人喝牛奶會導致腹痛、腹瀉,這種現象的原因很複雜,有些時候是因爲牛奶保存不善,所以建議消費者打開一罐牛奶後要儘快喝完,不要暴露在空氣中過久。更多時候是因爲“乳糖不耐症”導致,是指人體內缺少分解乳糖的乳糖酶的狀態。牛奶中天然存在一些乳糖,乳糖經過胃腸不能被吸收,就原封不動地到達大腸。大腸中有各種各樣的細菌,有一些能夠代謝乳糖。這種代謝是一種微生物的發酵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氣體,比如氫氣、二氧化碳和甲烷等。這些氣體的大量產生會導致胃腹部絞痛、噁心、腹脹、反酸和脹氣等症狀。

世界大約有50%的人患有乳糖不耐受症,其中亞洲人的比例遠高於歐美人。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數日乳糖酶的數量和活力升至峯值,到六七歲有10%的孩子出現乳糖不耐受現象,30歲以後有40%左右的人出現這種現象。乳糖不耐受的人可食用酸奶代替,因爲酸奶中20%-30%的乳糖已被降解,易於消化吸收。也可以引用低乳糖牛奶,如蒙牛的新養道。

三、喝牛奶致癌?

喝牛奶會致癌的說法最早來自T·柯林·坎貝爾博士一項針對老鼠的實驗。坎貝爾教授在實驗中先用黃麴黴毒素引發老鼠的癌症,再使用大量酪蛋白促進黃麴黴毒素的致癌作用。這首先證明引發癌症的是黃麴黴素而不是酪蛋白,其次餵給老鼠的酪蛋白數量極大,且純度100%。日常喝牛奶遠遠不可能達到這個數量級。而教授本人在接受《生命時報》採訪時也表示,他的研究“並不是說乳製品會致癌”。

牛奶中同樣被懷疑是致癌因素的IGF-1,全稱是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在人體血糖控制、生長發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一種蛋白質多肽。迄今爲止,沒有證據說明IGF-1是致癌因素。

相反,牛奶和奶製品乾酪中含有一種叫CLA的物質,可使細胞處於防禦致癌物質侵入的狀態,從而起到防癌作用。所以說牛奶致癌,是一個不擇不扣的謠言。

四、牛奶摻假?

牛奶摻假一直是消費者對乳品行業質疑的話題點之一。

事實上,很多國內一線乳品企業在產品質量管控方面都下了很大工夫。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全自動生產線和檢驗檢測體系,包括抽檢、過濾、分離、均質、殺菌,到裝罐、密封、打包、裝箱等生產環節,全部都在無菌環境下進行,整個生產過程無縫連接,確保了無衛生隱患死角。而往往在現場的只有數位身着無菌服、通過電腦操控生產線的技術人員。從而避免了任何一點點可能對牛奶造成的污染。

當然,總是有一些不法企業,渾水摸魚,以次充好,通過在牛奶產品中摻假謀取不當利潤,其中包括一些國內的小企業以及所謂的國外“大品牌”。

很多國內大型企業均開展了工廠開放、生產過程數字化可追溯等舉措,建議消費者多多互動,加深瞭解,給牛奶產品的選擇提供依據,明明白白放心消費。

五、牛奶可喝可不喝?

被譽爲“白色血液”的牛奶,其對人體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

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維生素D等,包括人體生長髮育所需的全部氨基酸,同時富含高量蛋白質、高品質脂肪和大量脂溶性維生素,消化率可高達98%,牛奶中的鈣、磷的比例比較合適,很容易消化吸收,是人類最好的鈣源之一。牛奶中許多元素都對人體生長髮育和新陳代謝起着重要的調節作用,是其他食物所無法比擬的。因此,牛奶又被稱作“最接近完美的食品”。

中國人均牛奶日攝入量大約50克,其中,國內大城市數值相對較高,一些貧困地區幾近爲零。我國營養膳食寶塔推薦人均攝入乳製品800克。乳製品攝入的嚴重不足,直接導致了人們日常營養的不平衡乃至極度缺乏。

因此,就目前而言,牛奶依然是中國居民非常重要的日常健康飲品。

六、牛奶與很多食物相剋?

很多人認爲,茶、咖啡或巧克力中含有的草酸、鞣酸會和牛奶中的鈣反應,影響鈣的吸收利用。據研究,草酸的大量攝入,可能會對人體有不利影響,而牛奶中的鈣可以與草酸有效結合,有助於草酸排出體外。因此,喝茶時適當加些牛奶更有利於健康。然而,從補鈣的角度講,避免與含有草酸和鞣酸的食物同食,倒不如多喝點牛奶。

還有人說牛奶和果汁兌在一起喝,牛奶中的蛋白質與果汁中的一些果酸、維生素C等酸性物質相遇,將會凝固成塊,影響吸收。我們都知道胃酸比果汁要酸得多,如果牛奶遇到果汁發生沉澱以後就不吸收,那麼牛奶喝到胃裏還有被吸收的可能嗎?

對於健康的人來說,人體自身的新陳代謝和免疫能力完全可以解決這些小小的“相剋”。飲食講究均衡,只要不過量,就不會產生危害。

七、牛奶越喝越缺鈣?

有人說,蛋白質含有較多的硫、磷等元素,在體內代謝之後產生的酸性物質佔優勢,會增加鈣的排泄量,因此牛奶越喝會越缺鈣。

事實真相是,牛奶體內代謝後以成鹼性爲主。因爲,牛奶中儘管也含有不少蛋白質,帶來了硫、磷等成酸性元素,但同時也富含鈣、鎂、鉀等金屬元素。總體平衡的結果,成鹼性元素略佔優勢。既然牛奶並非成酸性元素佔優勢,其中鈣的量又相當充足,沒有證據表明牛奶會促進鈣的流失,所謂“牛奶越喝越缺鈣”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

喝一杯牛奶可以獲得275毫克的鈣,相當於我們一天需要鈣量的34%。當同時吸收鈣和磷的比例在0.5到3之間時,鈣被保留在骨頭上的效率最高,而牛奶中鈣和磷的比例在1.3,因此,牛奶的確是人類膳食中不可多得的優良鈣源。

八、中國人不適合飲用牛奶?

一部分國人喝了奶後會產生拉肚子或脹氣症狀,這種情況通常叫做乳糖不耐受,是身體中乳糖酶缺乏所致。

中西方飲食習慣不同,西方人多數養成了終生飲奶的習慣,所以乳糖酶在一生中不出現斷層;而亞洲人由於生活習慣的原因,多數人並非終生飲奶,因而造成乳糖酶的臨時性缺失無法將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乳糖進入結腸後被細菌發酵,易引起腸鳴、腹痛、腹瀉等症狀,導致體內一些營養物的丟失。

但乳糖酶的去留是可逆的,只要少量多次飲用(如每次只飲用100克),堅持飲奶三週,乳糖酶一般都能恢復,恢復後就不會再拉肚子了。

乳糖不耐受的消費者也可以選擇喝酸奶。另外不能忽視的是,飲用多年以後,中國人其實對牛奶已經開始慢慢適應了,有些人以前可能喝牛奶會不舒服,現在則不會。

相關閱讀:

白頭髮拔一根長十根生活中的健康俗語靠譜嗎?

洗牙會讓牙齒鬆動?打破誤區健康洗牙

流感患兒增多輸液、吃板藍根治流感是誤區

維C應在飯後1小時服警惕維生素C服用三大誤區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