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外企原研藥在中國有單獨定價權享有高利潤

外企原研藥在中國有單獨定價權享有高利潤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外企原研藥在中國有單獨定價權享有高利潤

2011年中國住院人均花費6632元,相當農民一年收入

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降低藥價是關鍵。爲此,14年來國家發改委29次降低藥價。然而引人關注的是,原研藥這一隻在中國特有的品種卻在降價中多次被若有若無地“忽略”了,是主管部門沒看見,還是另有隱情?

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知道的是國家發改委曾制定《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試圖取消原研藥的價格特權。但兩年過去,意見還在徵求階段,政策仍然是隻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是什麼使得《藥品價格管理辦法》一徵求意見就徵求了兩年?我們不瞭解主管部門是否另有苦衷。我們看到的是,佔據市場約三分之一的原研藥仍然在理所當然地享受着高價格高利潤,而患者們卻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

我們想知道的是,爲什麼進口藥過了專利保護期依然可以享受價格特權,爲什麼國產藥不能享有與進口藥同等的公平競爭權?

有消息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或將公佈新一輪藥品降價方案。這將是近14年來的第30次藥品降價。

在醫改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上,藥品降價一直是公衆關注的焦點。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這麼多年的藥品價格攻堅戰中,一直享受單獨定價政策的原研藥可謂一個“特例”。

其實在國際上並沒有原研藥的概念,藥品只分兩種,專利藥和仿製藥。在我國,則有原研藥這一特殊概念。所謂原研藥指的是過了專利保護期的進口藥。由於享受單獨定價政策,這部分藥品與國產仿製藥的價格相差少則數倍,多則數十倍。

2010年6月,國家發改委曾制定《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試圖取消原研藥的價格特權。但兩年過去,這個管理辦法始終未見落地。

中國青年報記者與國家發改委取得聯繫,被告知《藥品價格管理辦法》依然處在徵求意見階段,何時能出臺沒有時間表。

原研藥的價格特權

在許多國家,通常某家藥企研發了一種新藥並獲得專利後,一般可以享受20年的專利保護期。在此期間,別的藥品生產企業不得進行仿製。但當專利保護期失效之後,就會有大量的企業對該產品進行仿製生產,該藥品的價格很快就會被拉低。在有些國家,一些專利藥在過了保護期之後乾脆就放棄了生產,因爲拼不過仿製藥的價格優勢。

但在中國,卻不是這樣。在這些專利藥的保護期過了之後,通過原研藥的身份,又重新獲得價格方面的政策保護。

“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中國有原研藥這個概念。”國內一家大型醫藥流通企業總監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其他國家,只有專利藥和仿製藥,兩者涇渭分明,要麼是在專利保護期內的藥品,要麼就是過了專利保護期可以進行仿製的藥品,非常簡單。在我國,對那些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的進口藥專門創立了一個“原研藥”的名字。

這並非僅僅是一個方便辨識的名稱,有了這個名字,這些原本應該在與仿製藥競爭的過程中不斷降低價格的進口藥品,就有了不降價的理由。因爲政府相關部門爲原研藥設立了一個價格管理辦法:單獨定價。

比如羅氏公司生產的頭孢曲松注射劑(1g),原先在我國售價爲93.8元,2010年國家發改委要求該公司將該產品價格下調,如今價格爲65.7元。但是同樣品種的國產仿製藥,在我國某些省市的招標中,價格已經低至1元。

施貴寶公司原產的治療乙肝的藥物恩替卡韋,其0.5mg*7片的規格在我國的零售價爲273元,而國內品牌仿製藥同規格售價僅爲176元。該藥0.5mg*7片的規格爲一週的用藥量,也就是說,僅一週的用藥費用,原研藥就比國產仿製藥多了97元。

有多少這樣的原研藥活躍在我國的醫藥市場上?目前還看不到權威數據。

不過,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曾經公開過一個相關數據。該機構20家外資藥企成員的70個不同劑型規格的化合物出現在我國的基本藥物目錄上,這70個化合物產品約佔該機構原研藥總數的1/3。

這僅僅是基本藥物目錄,此外,還有醫保目錄、自費藥品,在這些地方,原研藥的身影也隨處可見。有統計顯示,原研藥佔據中國3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各地的藥品招標採購中,原研藥與仿製藥並不在同一個通道競價,而是被人爲地劃成兩個競價序列,隔開了競爭關係。

利益的博弈

原研藥的這種優惠待遇遭到了國內藥品生產企業的強烈反對。

從2001年開始,就不斷有反對的聲音。

“這是明顯的不公平,外資藥企獲得了超國民待遇。”國內一家藥品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是還在專利保護期的外資進口藥,價格高還可以理解,但那些明明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的進口藥,在國外已經被仿製藥屢屢打敗,卻在中國享受價格保護,實在不能理解。

對此,外資藥企有着自己的解釋。

“藥品的價格並不僅僅包含生產的成本,還包括前期研發、上市後的藥物警戒監測等,監管機構隨時都有可能對藥品發出警告,甚至叫停。這些投入和風險都是巨大的。”一家外資藥企經理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大的外資藥企生產標準高,在價格上也應該有所體現。

不過,這種質優價高的理論在國內很多專家看來,並不能真正站得住腳。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就一直反對原研藥單獨定價。在他看來,如果以質量作爲判斷是否該單獨定價的依據,制定規則的部門可能根本說不清楚。

“在國家對藥品生產的統一標準下,確實不同的廠家生產的產品會有所差異,但這種差異有多大,反映在價格上又應該體現多少,誰說了算?國家發改委能說明白嗎?”於明德說。

10年來,有關原研藥該不該享受價格保護的爭論從未停止過。

於明德告訴記者,這個政策在當初執行的時候就遭到強烈的反對,但相關部門並沒有聽取反對意見。

隨着我國醫改的逐步推進,看病貴的問題引發社會諸多不滿,對原研藥單獨定價的政策也引發了更多的關注。

2010年6月,國家發改委出臺《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已經沒有了原研藥的概念。

當時,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醫藥處處長宋大才多次表示,國家發改委的態度,就是要逐步縮小原研藥與仿製藥之間的價格差別。

2010年11月29日,國家發改委發佈消息稱,從當年12月12日起,將部分單獨定價藥品的價格降低,在公佈的48個通用名、174個品規單獨定價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中,原研藥佔到62%左右的比例,平均降幅達到19%。

這次藥品降價被稱爲是國家發改委首次將刀捅到外資藥企身上。一家外資藥企管理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原研藥已經成爲整個外資藥企面臨的最大壓力。

一時間,國內衆多藥企滿心歡喜,以爲很快就能在價格政策上與原研藥享受同等待遇。但很快,國內藥企就發現,取消原研藥特殊價格待遇並沒有這麼簡單。與此同時,國產藥品也不斷經歷着降價政策的擠壓。

“那個徵求意見稿出來之後,獲利者激烈地進行攻擊,直接影響到政策制定者。”於明德說,政策制定者非常爲難,壓力很大。造成的結果就是,兩年過去了,這個徵求意見稿依然難產,原研藥的特殊價格政策依然延續。政策制定者希望能夠縮小原研藥與國產仿製藥的價格差異,但實際上,兩者的價格差異非但沒有減小,反倒越來越有拉大的趨勢。

於明德告訴記者,現在既沒有說要繼續執行原先的原研藥單獨定價政策,也沒有說要取消這個政策,至於什麼時候能明確,沒有人知道。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