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產婦的痛 憑什麼是天經地義的!

產婦的痛 憑什麼是天經地義的!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8月31日,陝西榆林一位產婦,在待產之際因爲難以忍受疼痛,與家人醫院溝通剖腹產未果,選擇跳樓結束了26歲年輕的生命。在爲年輕的生命扼腕嘆息的時候,我們不禁要說,產婦的痛,不應該是“天經地義”的!

生孩子真的會痛到要跳樓的地步嗎?

產婦的痛 憑什麼是天經地義的!

有人說,人體最多隻能承受45(單位)的疼痛。但在分娩時,一個女人承受的痛卻高達57(單位)。這種痛相當於20根骨頭同時骨折!生孩子的痛突破人類疼痛極限!其實這種說法並無確鑿的醫學證據或研究做支持,但在某個角度表明,媽媽們生孩子,承受着無法承受的痛。

現代醫學對於疼痛的劃分,常使用痛尺來表達,1—10級是按自己主觀評判,0是沒有感覺,10是無法忍受的疼痛感覺,其餘各級由淺到深的疼痛感。當個人感覺超過7時,這時已經疼到無法入睡了,需要醫生給予一些鎮痛藥物才能好受點。由於每個人對於疼痛的感受閾值不同,所以很難去做出生孩子是哪個等級的具體判斷。

婦產醫生龔曉明在微博上發起了一個投票,“產痛的評分”。他邀請經歷過自然分娩,沒有用過無痛分娩的媽媽們,評價自己的產痛有多痛。0分不疼痛,10分這輩子最嚴重的疼痛,無法忍受。在目前已經投出的1391票中,77.4%的人都選擇了10分。

產痛這種痛來自一波一波的宮縮,宮縮帶來放射性的腹痛,常伴隨腰痛。有人曾詩意的形容它就像是海浪向岸邊涌來,最開始平緩不急不徐,浪頭逐漸增強,越來越大,直至稱爲衝擊海岸的沖天浪濤,隨後潮水慢慢褪去……只有一小部分幸運的媽媽,表示“不是很痛”、“像是和來大姨媽差不多痛”,但大部分媽媽們將這種痛描述爲“生無可戀”、“連綿不絕一望無際的痛,觸景生情輾轉反側的痛,全神貫注無暇他顧的痛”、“像在鬼門關走了一圈”。

那麼,面對自然分娩那種“不人性”的痛,醫學界真的沒有辦法嗎?

產婦的痛 憑什麼是天經地義的! 第2張

當然不是!面對女人生孩子的痛,醫學界有一系列的緩解方法,主要包括非藥物性鎮痛和藥物性鎮痛兩大類。

非藥物性鎮痛包括精神安慰法、呼吸法、經皮電神經刺激法、水中分娩等,其優點是對產程和胎兒無影響,但鎮痛效果較差;藥物性鎮痛包括笑氣吸入法、肌注鎮痛藥物法(常用藥物如杜冷丁、安定等)、椎管內分娩鎮痛法等。

而椎管內分娩陣痛法,也就是常說的“無痛分娩”,是目前國內外麻醉界公認鎮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廣泛、最可行鎮痛方法,鎮痛有效率達95%以上,並且“這可能是對母親最偉大的醫學發明”。

它的操作方法爲,在分娩的第一產程,產婦頭腦清醒的情況下,由有經驗的麻醉醫師對在產婦的腰部將低濃度的局麻藥注入到蛛網膜下腔或硬膜外腔,採用間斷注藥或用輸拄泵自動持續給藥,達到鎮痛效果,鎮痛可維持到分娩結束。

在沒有無痛分娩時代,所有的產婦都要經歷劇烈的疼痛。醫生能做的,就是教產婦拉瑪茲呼吸法緩解疼痛,給產婦鼓勵,連哄帶騙地告訴她們孩子很快就要出生了。而有了無痛後,一位媽媽表示,“不再是絕望的感覺,而是有了盼頭。”

無痛分娩會讓產程延長,麻醉會對胎兒不利?

產婦的痛 憑什麼是天經地義的! 第3張

儘管有非常詳盡的研究證實,無痛分娩對產婦和胎兒是安全的,但不少產婦或家人還是會產生懷疑,懷疑主要有兩點:1、麻醉是否有風險?2、是否對產程有影響,增加剖宮產機會?

首先,任何麻醉都會有風險。雖然分娩陣痛時給的藥量和濃度都比較低,但產婦可能還會出現頭暈、血壓低等情況,這和個體情況有關,也和麻醉師技術有關。婦產醫生龔曉明在《再談無痛分娩》中引用了數據,據英國1990年調查報告顯示:在1970-1984年的15年中與硬膜外麻醉有關造成死亡的500000萬產婦中僅有9例(1:555555);非致命性的病殘發生率爲1:4500,但未造成一例永久性的傷害。他認爲,醫療風險的發生都是概率的事件,就是不採用無痛分娩,分娩過程中也是仍然存在着不少風險。此外,大量研究也表明,麻醉並不會對胎兒和哺乳造成任何影響。

其次,是否會增加產程。目前醫學界比較統一的共識是,分娩鎮痛對第一產程(宮縮開始至宮口全開)的影響不可預知,有些產婦會延長產程,有些產婦沒有影響甚至會加速產程。而對於第二產程(宮口全開至胎兒娩出)的影響是,或許有輕微延長,因爲鎮痛後產力會有一定下降,但產程仍然屬於可控範圍,且並不會增加剖宮產率。

相比於這些風險,產婦從分娩陣痛得到實際好處其實更大,不僅緩解了疼痛,更是讓她們能在有尊嚴的狀態下,享受新生命來臨的喜悅。

無痛分娩技術這麼成熟,爲何只有少部分產婦能享受到?

丁香園曾發表文章《無痛分娩這項技術,全中國只有1%的產婦享受過》。文章指出,儘管無痛分娩這個技術已經成熟了很多很多年了,卻遲遲無法廣泛應用到我國產婦身上。美國有61%的產婦能享受到無痛分娩,而這個數據在我國,才1%。

爲什麼這樣一個好的技術,只有1%的產婦能夠享受到?

微博大V@急診科女超人於鶯說,公立醫院沒有全面普及無痛分娩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技術問題,恰恰是人力和成本問題。無痛分娩需要助產士、護士、麻醉師,產科醫生密切觀察產婦宮口開的情況和宮縮,胎心情況,並且要做好剖腹產的準備,是個頗費人工的事兒。

知名產科專家段濤表示,部分孕婦在生育過程中承受着最高級別的疼痛,而無痛分娩雖已在國內應用達一二十年之久,但仍難以推廣,剖腹產比例也居高不下。由於缺乏收費標準,醫院實施分娩鎮痛只能按硬膜外麻醉標準收費,實施過程也費時費力,且總體上醫院麻醉師數量仍相對較少,分娩鎮痛所需的人力和時間投入難有保障。“無痛分娩,收費非常低,消耗的人力和時間又很大,有誰願意去做這個事情呢?”

說到底,其實還是和活多、錢少、人不夠。

或許在一個世紀以前,人們會認爲,生孩子的痛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然而,已經新時代了,有技術可以緩解,技術還很好,爲何不用呢?希望我們的社會有一天能形成一個基本的共識,每一個媽媽,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值得有尊嚴地迎接新生命,因爲這是她首先作爲人的存在。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