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新加坡:公私合作完善醫療服務

新加坡:公私合作完善醫療服務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4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加坡:公私合作完善醫療服務

新加坡建立了覆蓋全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包括政府補貼、保健儲蓄計劃(Medisave)、健保雙全計劃(Medishield)和老齡健保計劃(Eldershield)、保健基金計劃(Medifund)。

政府補貼爲居民提供了第一層次的保障。新加坡政府向公立醫療機構提供大量補貼,佔公立醫院病房開支的80%以上,用於補貼這些機構爲本國病人提供的基本醫療和住院醫療服務。同時,政府向志願福利組織提供資金,以幫助他們向老年人提供服務。這部分資金被作爲社區醫院、慢性疾病醫院、護理院、臨終護理院、日間康復中心、家庭醫藥和康復服務中心的資本金和運行經費。

第二層次的保障爲保健儲蓄計劃。新加坡的醫療儲蓄制度是一個特色,醫療儲蓄制度強調個人責任,我國醫保改革中的個人賬戶就是學自新加坡。

這是一項強制性的全國儲蓄計劃,新加坡人通過這個計劃支付醫療費用中的個人負擔部分。每個有工作的人,包括私營業主,都必須將每月收入的6%-8%存入設在公積金局的個人保健儲蓄賬戶,工作變化及退休後可以帶走。每月的繳費由僱主和個人各承擔一半。儲蓄計劃的平均餘額可以支付9-10次補貼後的住院醫療費用。

第三層次的保障由健保雙全計劃提供。這是一項低成本的大病醫療保險計劃,幫助居民支付重病或長期慢性疾病的醫藥開銷,由個人自願投保,政府指定的商業保險公司承保。保費從個人保健儲蓄中扣除,繳費標準隨年齡增長遞增。老齡健保計劃是一項嚴重殘疾保險,對需要長期看護的嚴重失能人員提供基本保障,特別是老年人羣體。此項計劃爲該羣體提供每月一次的現金支付,以補貼這些需要長期看護者的現金支出。所有公民和永久居民40歲時自動進入計劃,保費可由保健儲蓄賬戶支付。健保雙全計劃和老齡健保計劃的參保者還可以購買補充保險,到私立醫療機構看病就醫。

最後是保健基金計劃。保健基金計劃是由新加坡政府出資設立、面向窮人的救助基金,是政府設立的最終安全網。希望獲得基金資助的病人可以向公立醫院中政府指定的醫療基金委員會申請。基金設立以來,99%的申請者獲得了援助。

公私合作

滿足各層次醫療服務需求

新加坡擁有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全國共有各類醫療服務機構4400家,每千人擁有的牀位數爲2張、醫生數1.9名、護士數7.1名,可與高收入國家相比。提供的醫療服務涵蓋了初級健康服務、二三級醫療服務和專業化的護理服務。新加坡也是亞洲乃至世界一流的醫療保健中心。新加坡在爲本國居民提供高質量、多層次的醫療服務的同時,每年還吸引近100萬外國患者到新加坡接受治療。許多國際醫療組織和機構均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其區域或國際總部,保證了新加坡始終站在亞洲乃至世界一流醫療服務水平的前沿。

新加坡的私立醫療機構是初級醫療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全國共有18家公立聯合診所和約2400傢俬立全科診所提供初級醫療服務,其中公立聯合診所提供約20%、私立全科診所提供約80%的初級醫療服務。病人通常首先到設在社區的診所就醫,接受由全科醫生和護士提供的初級醫療服務,需要時再轉診至專科醫生或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公立聯合診所主要提供門診服務、免疫接種、健康篩查、健康教育、藥房服務,以及病人出院以後的跟蹤服務等等,有些也提供牙科服務。公立聯合診所旨在爲低收入居民服務,政府對服務給予大量補貼。一次門診的平均費用約爲10元新幣,政府提供50%的補貼,65歲以上的老人,18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以及在校學生接受診療服務時可以獲得75%的政府補貼。由於全國公立聯合診所只有18家,因此通常比私立的全科診所距離居民住所更遠,等候服務的時間也更長,近幾年,新加坡政府也在努力提升聯合診所的服務水平和效率。

二三級醫療服務的供應結構則與初級醫療服務相反——公立醫院提供了80%的住院服務,私立醫院則提供了20%。80%以上的公立醫院牀位得到政府補貼。公立醫院必須收治病人,不管病人是否有支付能力。病人可根據意願和支付能力自由選擇公立或私立醫院就醫。八家公立醫院分別是六家總醫院、一家婦女兒童醫院和一家精神病醫院。總院提供各科緊急住院服務、專科門診服務以及24小時急診服務。住院服務通常由總醫院或者地區醫院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則由國家醫療中心提供。公立醫院的門診部可爲聯合診所或急診部門轉診的病人提供政府補貼的服務。這些門診部主要提供專科性服務,比如整形手術、糖尿病、眼科、頭頸部手術等等。新加坡居民可以享受50%的補貼,永久居民可獲得25%的補貼。私立醫院的專科門診服務則不能獲得政府補貼。

新加坡所有的醫院、診所、診斷實驗室、護理院和其他健康服務機構都需要獲得衛生部的許可。所有的行醫人員都需要在衛生部下屬的新加坡醫療理事會註冊。該理事會還負責管理和規範註冊醫生的行爲和倫理道德。新加坡牙科理事會、護理理事會、製藥理事會等則負責規範其他的醫療服務行業。

應對老齡化

公立醫療機構集羣式發展

爲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年併發症、慢性病人的增加,2012年,新加坡對公立醫療服務體系進行結構重組,將原有的兩個醫療集羣分爲六個醫療集羣。

每個醫療集羣由一家地區醫院牽頭,地區醫院提供緊急性的醫療服務,同時與專科中心、三級醫院、中長期護理機構、聯合診所和私立的全科醫生診所保持緊密聯繫。對於需要高一級醫療服務的病人,由地區醫院轉診到五個國家中心之一,或者兩家綜合性專科醫院。

每個醫療集羣都包含了各類中長期護理機構。病情穩定的慢性病人出院後,可以在這些機構接受必要的護理服務。一體化醫療服務署會確保病人的轉移是順當的、合適的,病人在最方便的情況下繼續接受治療和監測,利於康復。

以糖尿病人爲例。通過集羣體系的電子健康檔案,糖尿病人及其醫療記錄可以非常順暢地從進行急診治療的地區醫院,轉到附近的中長期護理機構,再到當地的社區聯合診所,在那裏方便地進行檢查和常規治療。

新加坡所有的公立醫療機構都屬於一家政府控股公司,即衛生部控股公司。它提供戰略方向,促進醫療服務集羣間的合作,保證整個體系達到衛生部的政策目標。政府也會發揮私立全科醫生在集羣體系中的作用,新加坡全國有2000多名全科醫生在各個社區工作,他們往往離病人家更近,對病人而言更加方便。這種公私合作關係也表明了新加坡政府不斷創新、自我提升和改善病人體驗的不懈努力。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