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寶典 > 中醫養生 > 輕鬆找準八個穴位,祛溼健脾胃有奇效

輕鬆找準八個穴位,祛溼健脾胃有奇效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祛溼健脾養胃,找准以下八個穴位,每天按摩1分鐘,有奇效!

輕鬆找準八個穴位,祛溼健脾胃有奇效

1.血海穴

取穴方法:坐在椅子上,繃直雙腿後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塊隆起的肌肉羣,肌肉羣的頂端就是血海穴。

功效:血海穴屬於足太陰脾經,是治療“血癥”的重要穴位,具有養血活血、健脾化溼、祛風止癢的功效,是防治婦科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皮膚科疾病及肌肉關節疼痛等病症的主要穴位。

2.豐隆穴

取穴方法:豐隆穴在小腿外側,膝眼與外踝尖間的中點,也就是外踝尖上 8寸的位置,距離脛骨前緣兩橫指的距離。

功效:中醫認爲,“脾爲生痰之源”,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調、運化失司、水溼停滯,聚而成痰,化生百病。豐隆穴是臨牀“祛痰”的主要穴位,具有祛溼滌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長期堅持按摩能清除濁溼。

3.陰陵泉穴

取穴方法:陰陵泉位於小腿的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穴相對。順着膝蓋內側橫紋向上,會摸到一塊突起的骨頭,它是脛骨,順着脛骨的下方和內側向上摸,會摸到一個脛骨,拐彎並且凹陷的地方,這裏就是陰陵泉所在位置。

功效:陰陵泉爲足太陰脾經的合穴,它能夠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溼的功能,能健脾化溼、通利三焦、消脹利水。

4.中脘穴

取穴方法: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 4寸處,即一個橫掌的距離。

功效:中脘穴爲胃的募穴、又爲腑會之所。脾胃互爲表裏,同爲後天生化之本,共同協作以化體內水溼。因此,按摩中脘穴能夠溫中散寒、健脾祛溼、和胃理氣,對於緩解伏天暑溼造成的食慾不振、腹脹、腹瀉、腹痛、便祕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5.足三裏穴

取穴方法:足三裏位於小腿前外側,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功效:作爲健脾胃的第一要穴,足三裏穴對所有消化系統疾病均有效果,除溼自然也少不了它。按摩足三裏穴可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疏風化溼、扶正祛邪。

6.承山穴

取穴方法:稍稍用力踮起腳尖,小腿後側肌肉浮起的尾端即爲承山穴。

功效:承山穴是人體最有效的祛溼要穴,能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有些人輕輕一按自己的承山穴,就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表明體內有溼。

7.天樞穴

取穴方法:取仰臥的姿勢,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兩邊兩寸處。

功效:天樞穴屬於胃經,又聯繫大腸,最能通腸道、排宿便,按摩此穴可促使溼邪、毒邪從糞便排出。

8.合谷穴

取穴方法:合谷穴位於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間,拇指食指像兩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就在其中。

功效: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