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探訪高鐵司機 爲保證行駛安全需定期心理諮詢

探訪高鐵司機 爲保證行駛安全需定期心理諮詢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5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插入“電鑰匙”,檢查各式儀表和手柄是否在正常位……這一連串的動作,對於有車一族來說是不是很熟悉?且慢,這不是開私家車,而是高鐵司機大佬們在做開車前的最後檢查。

探訪高鐵司機 爲保證行駛安全需定期心理諮詢

京廣高鐵將於明日正式開通,屆時將有更多的高鐵司機“奔馳”在這條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上。這一擔負平安出行重任的羣體,選拔流程如何?他們的休息時間如何得到保證?他們的壓力大嗎?昨日,記者深入鄭州機務段,探祕高鐵安全總舵手的生活……

唔易做:

“人機對話”出錯一票否決

高鐵司機是高鐵安全的守護者,幾乎所有的安全和技術問題,都會在駕駛室這一終端體現。高鐵司機拿着堪比廣州白領的高工資,卻是“唔易做”的一份工,他們的工作不同於普通火車司機的“看燈行車”,而是必須懂電腦有技術,深諳“人機對話”流程。

“列車時速在3~4分鐘內就能達到300多公里,我們需要時刻關注ATP顯示屏的顯示,加強瞭望、加強聯控。”被同事稱爲“林教頭”的高鐵司機林琦告訴記者,他講的這些高鐵駕駛細節,與常人印象中的高鐵駕駛情形並不一樣。

我們在坐普通火車時,會注意到鐵道兩邊每隔一段距離,都有一架通過信號機,而火車司機就根據這些信號機的顯示“看燈行車”。與普通火車有巨大差別的是,高鐵動車組列車並非“看燈行車”,而是使用ATP模式行車,司機必須對電腦終端傳過來的數據有準確判斷,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果斷處理完畢,簡單來說就是“人機對話”,這對高鐵司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高鐵司機在‘人機對話’過程中,有失誤可是‘大事故’,對指令處置不當會導致停車,影響整條京廣高鐵線路的運行,增添安全隱患,所以我們採取嚴格的一票否決考覈。”鄭州機務段動車運用車間總支書記、資深高鐵司機李振修告訴記者。

“亞歷山大”:

心理輔導拓展訓練減壓

高鐵時速在300公里之上,掌舵這列高速列車的司機會不會感到“亞歷山大”?尤其是高鐵均爲單司機操作,相比動車的雙司機操作,司機的心理壓力和責任更爲巨大,原本駕駛動車的司機大佬們對於增加的速度會不會更有壓力?又是如何調解壓力的呢?

“以前開動車,至少還有一個搭檔,有什麼情況可以商量,開高鐵時速300公里,關上門就剩下自己一個人,駕駛過程中不斷進行‘人機對話’,高度緊張,而一車人的安全更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說沒有壓力是說謊。”鄭州機務段一位司機向記者“吐槽”。記者瞭解到,高鐵司機是每兩個半小時換一次班,每個站都備有24小時待命的後備司機,以備不時之需。

採訪中,多位高鐵司機坦言:壓力當然大,畢竟人命關天。李振修告訴記者,他們定期邀請執證心理醫生爲司機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平時還定期組織調解心理狀態和提升團隊精神的拓展訓練。據悉,司機大佬們的心理諮詢熱點,集中在“家庭壓力”、“走車壓力”、“培訓壓力”等方面。

與心理醫生定期接觸的效果如何?有高鐵司機直言:“聊着聊着,心就會比較定,走車(駕駛)狀態更理想,判斷更準確。”

軍事化:熄燈關機準點就寢

鄭州機務段的高鐵司機是清一色的“猛男”,他們均從動車司機中嚴格選拔而來,這些選拔標準包括:“必須擔當既有線動車組列車一年以上,必須在高鐵動車組列車看道1000公里以上,必須實操時速300公里以上高鐵動車組列車達5000公里……”有趣的是,高鐵司機們戲稱住進司機公寓待命爲“入寓(獄)”。在司機公寓,準點“強制熄燈”,“強制關機”,一切只爲確保第二天的行車安全。

其實,高鐵司機當班的時候,生活跟大學男生沒有兩樣,被“強制熄燈”,甚至“熄燈時間”還更早。此外,熄燈之後嚴禁使用手機,必須“強制關機”,甚至會有專人撥打其手機進行抽查,並對檢查結果進行記錄。

例如,明日要開7時發車的班次,住在司機公寓裏休息的高鐵司機,前一晚必須在10時“強制熄燈”、“強制休息”。“太早的班次,司機休息不好容易瞌睡,這麼做,也是爲了確保開高鐵的時候,司機們個個都精神飽滿、精力集中。”林琦告訴記者。

“魔鬼訓練”:

演練42種

緊急情況

在京廣高鐵線上,鄭州到北京段是明日開通運營的新區段。新區段的高鐵司機們卻不是“新手”,他們不僅至少擁有一年以上的動車駕駛經驗,而且絕大多數人已經在9月開行的鄭武段上駕駛了3個月。

此外,鄭州機務段還組織所有高鐵司機進行了專項特訓。其中,單是針對行車過程中非正常情況下的緊急情況的演練,就耗時一週,覆蓋42種情況。突遇雷電、風雪、地震等不可抗自然災害如何應對?如何保證行車安全?若車上發生火災,如何有效疏散旅客?若運行途中有旅客突發疾病該怎麼處置?模擬各種突發狀況,整班司機連續一週,從清晨6時開始直到晚上9時許,分批進行“魔鬼特訓”。(盧迎新杜萌)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