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飲食常識 > 小偏方 > 買吃的不懂它是怎麼來的,,,7招教你讀懂食物標籤?

買吃的不懂它是怎麼來的,,,7招教你讀懂食物標籤?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4.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買吃的不懂它是怎麼來的   教你讀懂食物標籤?

購物是多數主婦的重要職責,但是購物也是一項相當艱鉅的考驗——市場上的加工食品越來越多,看起來難免眼花繚亂。營養怎麼樣?安全怎麼樣?品質怎麼樣?

買吃的不懂它是怎麼來的,,,7招教你讀懂食物標籤?

爲了讓消費者知道產品的品質和內涵,各國都制定了相關法律,要求加工食品在包裝上明細產品信息,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然而,消費者真的對信息買賬嗎?真的願意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利嗎?

在我國,或許是被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所洗腦,絕大多數消費者選購產品時只知道看品牌。然而,每個牌子都有極多的產品系列,而每個產品的檔次和配料都不同,營養價值和適合人羣也不同。僅僅知道牌子,對於選購適合自己的食品幫助不大。隨着食品法規的不斷正規化、嚴格化,學會看標籤選食品,特別是細看營養標籤,纔是保障自己權利的不二法門。

那麼,食品標籤應當如何讀呢?雖然項目很多,重點無非以下七個方面,不妨按以下項目逐一細看。

1、看食品名稱(類型)

標籤上必然會標明食品的名稱或類型,而且這個名稱必須是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所許可的規範名稱,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質。如果食品名稱是企業自己“創新”的,那就要用同樣的顏色和字體,在旁邊標註規範的名稱。

例如,你看到一個瓶子上面畫着漂亮的水果,它屬於果汁還是飲料呢?也要看看產品類型。如果是“果汁”,那就是說,除了水果中榨出的汁,完全沒有加水。如果是“果汁飲料/飲品”,那就是說,加的水要比純的果汁更多。所謂飲料,就是以加水爲主的液體食品,無論是甜是淡,無論看起來像果汁還是像牛奶,都是在大量水裏加了一點天然配料,其中可以加入糖、香精、磷酸鹽、增稠劑、乳化劑等很多配料,讓口味和質地更加誘人。總之,無論產品名字起得如何花裏胡哨,吸引眼球,只要細看食品類型,就能明白真相。

2、看配料表

食品的營養品質,本質上取決於原料及其比例。按法規要求,含量最大的原料應當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後一位。例如,購買一瓶看起來像牛奶的果味奶,不妨看看其中的配料表。配料表中內容越複雜,這個產品距離牛奶的距離就越遠。其中你不認識的配料越多,說明非天然的成分越多。飲料產品上通常會註明“原果汁含量>10%”或者“牛奶含量>30%”等字樣,這就是在告訴你,其中有多大比例是來自天然原料,其他部分是用沒有營養的配料和水調配而成的。

3、 看食品添加劑

目前,我國對食品添加成分的標註也越來越嚴格了。按國家標準,食品中所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劑都必須註明在配料表中,即便消費者不認識也沒關係——通常我們會看到“食品添加劑:”或“食品添加劑()”的字樣,而冒號後面或括號裏面的內容,就是食品添加劑了。因爲添加劑的使用量都非常小,低於1%,所以它們“排名不分先後”。

按法規要求,食品添加劑不能簡單用“色素”、“甜味劑”等模糊的名稱,而必須註明其具體名稱。這樣,消費者可以從配料表的“食品添加劑”一詞後面看到一些自己平日看不懂的名稱,比如“檸檬黃”、“胭脂紅”,和顏色有關的一定是色素;“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和甜味有關的一定是甜味劑……看得多了,也就會慢慢對常用食品添加劑熟悉起來。

4、看營養成分表

對很多食物來說,營養素是人們追求的重要目標。而對於以口感取勝的食物來說,也要小心其中的熱量、脂肪、鈉含量等指標。按我國食品標籤相關法規,2013年1月1日出廠的每一種產品都必須註明五個基本營養數據,包括食品中所含的能量(俗稱熱量、卡路里)、蛋白質含量、脂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鈉的含量,以及這些含量佔一日營養供應參考值(NRV)的比例。

例如,購買餅乾和蛋糕之類食品的時候,如果要控制體重,就要小心看看其中含有多少能量,多少脂肪。如果一個產品脂肪含量特別高,比如100克中含有35克脂肪,它的能量一定也會特別高。看一下“佔NRV%”這一欄,其中能量這一行的數值越高,說明在吃同樣數量的時候,這種產品越容易讓人長胖。比如說,A產品100克所含的能量佔NRV的比例是15%,B產品是20%,那麼吃同樣的數量時,顯然B產品更容易讓人長胖。

5、看產品重量、淨含量或固形物含量

有些產品看起來可能便宜,但如果按照淨含量來算,很可能會比其他同類產品反而昂貴。例如,兩種麪包產品的價格可能差不多,體積也差不多。但是一種產品的淨含量寫着120克,另一種寫着160克。實際上,前者可能只是發酵後更爲蓬鬆,但從營養總量來說,顯然後者更爲合算。

6、看生產日期、保質期和保質條件

保質期指可以保證產品出廠時具備的應有品質,過期品質有所下降,但很可能仍然能夠安全食用;保存期或最後食用期限則表示過了這個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

在保質期之內,應當選擇距離生產日期最近的產品。雖然沒有過期意味着食物仍具有安全性和口感,但畢竟隨着時間的延長,其中的營養成分或保健成分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例如,某種酸奶的保質期是14天,但實際上,即便在冰箱中儲藏,其中的乳酸菌活菌數量都在不斷降低。所以,爲了獲得其中的健康益處,最好能夠選擇距離生產日期最近的酸奶。

同時,保質條件也極爲重要。比如一種瓶裝牛奶,或者一包豆製品,包裝上標明在4~6度下能儲藏5天,消費者卻以爲它可以在室溫下存放,結果很可能一天之後就壞了。如果消費者不注意食品包裝上對保質條件的說明,經常會犯這類錯誤,結果是浪費銀子、浪費資源還影響心情。

7、看認證標誌和產地信息

很多食品的包裝上有各種質量認證標誌,比如有機食品標誌、綠色食品標誌、無公害食品標誌、原產地標誌、ISO認證標誌、QS標誌等。QS標誌是所有食品市場準入標誌,沒有它的食品就不能在超市銷售。有機、綠色和無公害標誌代表着產品的安全品質符合相關標準,特別是在農藥殘留方面有一定優勢,但不代表營養品質更好。原產地標誌代表產品出自最佳產地,能達到這個產地所出產的知名農產品的應有品質。

ISO認證標誌代表着企業的管理質量,表明對生產過程的控制和管理能力較強,有利於預防生產事故和不合格產品的出現,但與營養價值沒有關係。消費者可以在網上查詢各種認證標誌的圖形和具體意義。一般來說,在其他指標相同的情況下,最好能夠優先選擇有認證的產品。

此外,還有很多信息可以進一步瞭解,比如產品的執行標準號,產品的食用說明,食物過敏原信息,產品的產地等。產地不同,環境質量就可能不同,食品的安全性和感官品質也就不同。標準不同,產品的品質也就會有很大差別,比如純釀造醋和配製醋的執行標準號就不一樣,前者是GB18187-2000,後者是GB2719-2003。只是,這一點普通消費者恐怕比較難以瞭解,需要有食品專業的基本專業知識。

不過,產品的食用說明還是很有價值的,有時候不看說明憑經驗來食用,有可能會給自己找來麻煩。比如包裝上明明寫着,一小包五香調味料用於5公斤肉類的調味,而消費者很可能把它倒進只煮着一隻雞的鍋裏,那湯的味道就可想而知啦。

食物過敏原也很重要,雖然大部分人並沒有明顯的食物過敏,但對少數人來說,含有過敏成分很可能會讓他們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食物標籤中標示可能引起食品的過敏原食材,包括花生、堅果、大豆、牛奶、雞蛋、甲殼類、魚類、麪筋蛋白(麩質)等。

飲食指南
生活常識
生活禁忌
食材
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