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美國人如何奇蹟走出“十面霾伏” 汽車會造成霧霾嗎

美國人如何奇蹟走出“十面霾伏” 汽車會造成霧霾嗎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5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美國人如何奇蹟走出“十面霾伏” 汽車會造成霧霾嗎

2016年12月15日起,

北京發佈了這一年第一個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

周邊六個省市共23個城市受到影響,

十月以來,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已出現五次大範圍持續霧霾天氣,

就連以往很少見到霧霾的成都地區,

也遭遇到了霧霾的嚴重影響。

而在70年前,

美國洛杉磯也曾經歷過一模一樣的傷痛。

這座“天使之城”,

有一個深植記憶的痛苦標籤——

曾經肆虐長達半個世紀的嚴重霧霾。

洛杉磯獨特的地理環境造成霧霾難以消散

由於這裏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獨特地理狀態,霧霾難以吹散、長期駐守。加州標誌性的充足光照又導致強烈紫外線,光化學反應一觸即發,把毒物向空氣中持續釋放。而令世人震驚的是,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折磨洛杉磯人的霧霾在50年後幾乎完全消失。

在洛杉磯的治霾史中,好萊塢明星、家庭婦女、良心科學家、鐵腕政府官員都做出各自的努力,無人置身事外。這樣的奇蹟,是如何創造的?對於正在深受霧霾困擾的中國人,洛杉磯經驗帶來了什麼樣的啓示?

一場“生化危機”

1943年7月26日,正值二戰期間。

當洛杉磯居民從睡夢中醒來,眼前的景象讓他們以爲受到了日本人化學武器的襲擊:空氣中瀰漫着淺藍色的嗆人濃霧,矗立的高樓與街邊的汽車被全部吞噬,太陽也變得模糊難辨。

政府很快闢謠:這不是日本人的毒氣,而是大氣中生成了某種不明的有毒物質。

1940年代霧霾肆虐的洛杉磯

和如今很多深受霧霾折磨的國家和地區一樣,污染“歸功於”經濟騰飛的時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着同盟國用於製造飛機武器的資金大量流入,成千上萬的商人、遊客和移民涌入加州,產業多樣化帶來了紡織業、輪胎、傢俱行業等等的迅猛發展。

時任洛杉磯市長弗徹·布朗信誓旦旦地宣稱4個月內一定永久消除霧霾。政府先是關閉了一家化工廠,他們認定丁二烯排放是污染源。但霧霾並沒有緩解。很快政府又宣佈全市30萬家庭垃圾焚燒爐是罪魁禍首,居民們被禁止在後院焚燒垃圾。然而,霧霾依然沒有減少。政府公信力一降再降,終於失語。

曾經“暗無天日”的洛杉磯

好萊塢明星、憤怒的母親、良心科學家……

所有的人都不沉默

面對前所未見的霧霾災難,人們開始以各種方式發出聲音,表達不滿。最具力量的,是幽默和諷刺。

1950年代,好萊塢演員們想出了“霧霾罐頭”的點子:“你有敵人嗎?有的話省下買刀的錢,把這個罐頭送給他吧!”這種罐頭標價35美分,在遊客衆多的商店裏出售。五顏六色的漂亮罐頭上貼着標籤:“這可是好萊塢大明星們呼吸的正宗霧霾啊,裏面有如假包換的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硫化物。如果你想要保持這瓶霧霾的新鮮度和純淨度,那你一定要把罐子封好哦。”

霧霾罐頭

人們還印刷出了“霧霾明信片”嘲諷洛杉磯獨特的城市形象。航拍角度的鏡頭下,是60年代洛杉磯市中心的高樓大廈和模糊不清的天際線。遠處的山頂的白雪若隱若現,一切猶如被燉在一鍋黏糊糊的毒物之中。

一張1970年代的“霧霾明信片”

除了諷刺,誰也沒有想到,首先挺身而出採取行動的,是一羣家庭婦女。

這些平時並不關心時事、對於環保和科學也知之甚少的中產階層女性唯一的動力來自一個質樸的信念——保護我的孩子。1950年代,她們自發組成了一個團體,給自己取名“驅除煙霧(Stamp OutSmog)”,她們做調研、寫報告、到政府請願、向州長進言治理倡議……

後來,一名來自荷蘭的科學家通過實驗揭示了真相,並由此成爲後來半個世紀對於洛杉磯這座城市最爲重要的人。

阿里·哈根·施密特教授

經過多個月的實驗研究,斯密特得出結論:霧霾來自於汽車尾氣,與陽光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了臭氧以及其他劇毒的物質。這重大的發現一石激起千層浪。

他狠狠得罪了當時洛杉磯經濟的支柱——汽車產業。福特、通用、克萊斯勒,所有汽車巨頭都把洛杉磯看做全世界最大的市場。然而斯密特卻蹦出來警告:“不,汽車產業會置人於死地”,後果可想而知。同時,一些民衆也開始了對斯密特的惡意攻擊。他們怨恨他將霧霾和汽車排氣管聯繫起來,認爲他在暗示開車的普通民衆也負有責任。

然而事實證明,斯密特是對的。上個世紀初開始,大洛杉磯就一直是美國機動車保有率最高的地區。從二戰經濟起飛之後,洛杉磯的版圖在不斷擴大。攤大餅的城市格局和跟不上需求的公共交通系統使得私家車在某種程度上成爲了生活必須品,“車輪上的城市”由此得名。

車輪上的洛杉磯

50年代初,斯密特已經頂着壓力把霧霾的來源和聚集原因剖析得一清二楚,他寫道:在城市的一邊,分佈着石油工廠,幾個精煉廠每天處理成千上萬噸石油。另一邊,洛杉磯公路上行駛着的近50萬輛汽車,每天大約累計消耗一萬兩千噸汽油。即使燃燒率高達99%,仍有120噸未燃燒的汽油被釋放到大氣之中。而洛杉磯東、南、北三面的環山阻止了空氣污染物的擴散流通,高空的暖空氣由於輕於密度更大的冷空氣,又猶如鍋蓋使得污染物無法垂直擴散。

這是洛杉磯人第一次明確意識到,原來給他們帶來威脅的霧霾就出自自己心愛的汽車。他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早有預感,又不願承認的事實:每個人自己就是污染源。

美國抗霾大事記

嚴酷的標準與法治的力量

當汽車尾氣中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被證實是霧霾的罪魁禍首之後,提升汽車發動機效率和油料品質就成爲了科技界的當務之急。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開始關注環境問題。1970年4月22日,兩千萬民衆在全美各地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抗議空氣污染、呼籲保護環境。這一草根行動最終直達國會山,立法機構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護的迫切性。後來這一天被美國政府定爲“地球日”。

公民抗議空氣污染

1960-1970年代,重點治理機動車:加油站油氣回收、催化轉化裝置、機動車強制排放檢測。

1970年,《清潔空氣法(CleanAirAct)》修正案的出臺。這條聯邦法律賦予環保部門的使命是:不考慮經濟成本,而以公衆健康作爲唯一目標來制定標準。

1970年代起,淘汰含鉛汽油的使用。

1977年,成立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開展跨行政區域協同污染治理。

1980年代,重點控制以下6種污染物上:臭氧、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鉛。並採取措施控制特殊有毒污染物,如:六價鉻,石棉,以及已知破壞地球的平流層臭氧的氟氯化碳(即氟利昂)。要求石化企業提供清潔汽油。

1990年代,提出了清潔車輛和燃料的目標。不再是簡單控制工廠煙囪和汽車尾氣,將重點放在了運輸和市場激勵措施上。

1992年,實施了區域清潔空氣市場激勵方案(RECLAIM)。包括大約330家主要排污企業,排放包括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燃燒的副產品,都是形成臭氧和顆粒物污染的組成成分。

2003年,聯邦政府尚未要求強制性達到PM2.5標準時,加州率先制訂了強制性標準(12μg/立方米,2006年聯邦標準15.0μg/立方米)。

標準(加州標準):PM10年均值標準爲20μg/立方米,日均值爲50μg/立方米;PM2.5年均值爲12μg/立方米,日均值爲35μg/立方米。

洛杉磯人朝思暮想的藍天白雲,終於迴歸了。

公民責任VS良好環境VS經濟增長

加州成爲今天全美環境保護、抵制氣候變化的先鋒,與這裏的民衆超羣的環保意識乃至道德自律息息相關。然而,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人們的觀念和生活習慣是在數十年與霧霾的對抗中潛移默化、慢慢轉變的。

現在,在洛杉磯大大小小的居民社區,NGO組織會在週末舉行環保節活動,爲居民免費進行車輛排放檢測、介紹新能源汽車的特點、普及政府相關補貼知識並現場接受以舊換新登記。比如,在加州購買電動汽車,居民將可以獲得2500美元州一級補貼以及來自聯邦政府層面的7500美元退稅。也就是說,如果你選擇更爲環保的電動車而非傳統汽油車,你就可以拿到一萬美元的激勵。而州政府補貼的錢並不佔用教育、醫療等福利保障的普通財政收入,它來自碳排放限制和交易(cap andtrade)項目。這是一項基於市場手段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機制。

目前,加州正在雄心勃勃地建設普及化的電動車充電設施,目標是未來有加油站的地方也會有充電樁。氫燃料電池車的出現無疑將會再次帶來補充能源續航的新挑戰。2015年年末,全世界第一座加氫站在加州首府薩克拉門託投入使用,現在已經擴展到加州多座城市。加氫成本相當於3.5美元一加侖的油,續航里程能達到700英里,比傳統汽油車還要實惠。

2015年10月1日,美國聯邦環保局發佈了未來十年更加嚴格的霧霾限制指數,把2008年小布什政府執政期間的75ppb,也即十億分之75再度降到了十億分之70,相當於每立方米0.07微克。

逐年遞減的嚴格污染物標準,自然會使得工業集團不高興。他們聘請遊說掮客和廣告公司發聲反對環保局的相關規定,警告這會威脅經濟發展,發電廠、製造業和其他產業都將爲此買單。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似乎是永恆的兩難選擇。希望擁有清潔的空氣,如果一定要犧牲GDP,值得嗎?

加州人的答案是:YES。

曾寫作《洛杉磯霧霾啓示錄》的環保記者雅各布這樣計算:“那麼治療數以千計罹患癌症的患者的代價呢?照顧下半輩子被慢性病纏上的病人又要多少成本?治理霧霾、防患未然要比爲公衆健康受損買單便宜得多。爲環保付出金錢,獲得的是更好的公衆健康。人們不再需要鉅額的醫療資源,人們的工作能力也更強。這些對於經濟增長好處更加長遠”。

灰色的洛杉磯已經成爲歷

洛杉磯霧霾啓示錄

1、制定嚴格的空氣質量標準和污染治理政策

加州的空氣質量標準往往比聯邦政府還要嚴格,並授權州和地區空氣質量管理機構通過嚴格的法規和政策來治理空氣污染。這些主要法規和政策包括:制定嚴格的污染源排放標準;嚴格的空氣質量監管;制定清潔能源政策,鼓勵使用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等。

2、建立跨區域治理機構

由於空氣污染是跨界的,受地理環境、上下游關係的影響,一座城市無法獨立做好空氣污染治理,必須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建立跨區域的空氣質量管理機構,並賦予強有力的行政執法和監管權利。空氣污染監測數據24小時實時地在網上發佈,公衆隨時可以查看。污染檢測數據的及時、公開的發佈促進了公衆環保意識和參與程度,對排污企業構成了強大壓力,極大地推動了空氣污染的治理,增強了監管機構的權威。

3、強有力的民意支持

公衆強烈要求有一個清潔的環境是洛杉磯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推動力。美國《清潔空氣法》的出臺也是公衆運動的結果。公衆透過法律訴訟和其他行動向政府施加壓力,是迫使未盡全力的政府機構正視空氣問題的重要因素。此外,環保運動的興起和政治領袖的決心也是推動洛杉磯空氣污染治理的關鍵因素。

4、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發展

近年來,洛杉磯地區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如電子、通訊、軟件、生物技術、互聯網和多媒體產業興起,逐步替代了傳統機械製造、能源和化工產品的生產,大大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5、鼓勵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美國環保署已經針對發電站、汽車等微小顆粒物排放源發佈了規範和指導,其中包括對公共汽車和輕型卡車使用清潔能源,減少排放;對柴油發動機執行多層次的廢氣排放標準,要求發動機生產商製造符合先進排放控制標準的產品,從而使廢氣排放減少90%以上。

洛杉磯地區要求使用天然氣替代石油或燃煤發電;鼓勵使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新能源使用;加強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研發;制定減少溫室氣體和臭氧排放政策;提高建築節能標準;爲購買新能源汽車和安裝太陽能設備的家庭提供財政補貼等。

6、發展公共交通,減少汽車用量

洛杉磯地區大力提倡公共交通,擴建區內輕軌系統和洛杉磯市地鐵系統;在高速公路上設立兩人以上車輛專用通道,並允許單人駕駛新能源汽車使用專用通道;在市區增設自行車車道;要求船舶進入洛杉磯港口後使用岸上電源;設立過境運輸車輛專用通道;淘汰高污染柴油車輛等。

7、做好城市規劃,提倡居家節能

做好城市規劃,增加主要交通幹道、輕軌和地鐵沿線的住宅密度,控制郊區的無限制性擴展;鼓勵民衆在工作地點附近購房,縮減上下班的距離;大力發展節能住房,修建更加密閉的屋頂和窗戶;更新家用供暖系統,提倡使用節能燈,支持節能家電銷售等。

治霾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的成功首先需要一個有遠見、有作爲、對居民負責的政府;然而,它又絕不僅僅是那些行政官員的責任。在洛杉磯的實踐中,立法機構、科學家、企業界乃至每一個普通人都參與其中。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重現藍天白雲,我們應該不需要等待50年。

每個人都必須呼吸,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