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環科院副院長:中國對灰霾研究強度比國外大

環科院副院長:中國對灰霾研究強度比國外大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5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環科院副院長:中國對灰霾研究強度比國外大

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資料圖

「寫在前面」

又是一年全國兩會時間,不出意外,環保、治理灰霾仍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焦點之一。

2013年以來,全國出現大面積灰霾天氣,污染之重堪稱史上之最。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如今,將近一年半的時間過去,灰霾天仍時常出現。

中國的灰霾研究與治理始於何時,目前達到了怎樣的效果?治霾之路應該怎麼走?現行環保體制應做出哪些調整,灰霾治理才能顯現效果?就此,澎湃新聞()專訪了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專家柴發合。

柴發合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副院長,長期致力於大氣環境管理研究,曾參與環保”三大行動計劃”(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之一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編制。

在柴發合看來,中國在灰霾研究上已取得初步成效,對灰霾的成因、形態、來源等已有基本認識,但在灰霾控制,尤其是危害公衆身體健康的PM2.5控制上,仍需進一步研究和有計劃地應對,包括控制污染源和規避灰霾危害的研究。

柴發合認爲,應當建立以改善環境質量爲核心的環境管理體制。恰逢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之際,柴發合呼籲國家設立大氣污染防治重大科技專項。

柴發合說,國家原來有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其中有一個跟環境有關,是水污染專項,但大氣一直沒列入。“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呼籲早一點列大氣專項。”

據柴發合透露,現在國家在制定“十三五”規劃和污染治理專項,“據我所知還是有所考慮的,但最後能不能成,不知道。”

環保部2010年設立了有關灰霾的項目

澎湃新聞:灰霾的頻繁爆發,使得有關灰霾的研究越發迫切。國內對灰霾的研究始於何時?在灰霾成因、來源解析、控制灰霾和灰霾監測等方面的研究達到了怎樣的水平?

柴發合:2009年,環保部當時在籌劃大氣污染控制科技專項時,也是想搞個大課題來進行PM2.5的研究。2010年,環保部設立了有關灰霾的項目,當時也是我牽頭的,是關於重點地區灰霾成因的研究,針對京津冀、長三角和成渝地區做了一些研究。

後來中科院有了灰霾追因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是中科院重大專項B計劃裏的。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我們環科院、北大、清華等單位參加,以中科院爲主。

後來各個地方,也針對PM2.5來源、成因,也都做了些研究。特別是2014年以來,環保部組織各個地方進行初步的PM2.5來源解析。

澎湃新聞:2010年環保部設立的灰霾研究項目,主要研究內容是什麼?

柴發合:那個項目重點是研究灰霾是怎麼發生的,確實研究出來,灰霾和PM2.5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灰霾本身是氣象詞,但它的成因和PM2.5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並且也研究了各個地方PM2.5的主要化學構成,PM2.5可能分佈時間,以及基本成因。

基本上分成四種類型:

一是三四月份,由沙塵暴引起的能見度下降和污染物濃度的增加,這是沙塵暴類型的灰霾。

二是北方冬季排暖,燃煤增加,大氣穩定性增加,造成的冬季灰霾,主要是污染物排放增加和穩定的氣象條件所造成的。

三是十一前後,季節轉換帶來的灰霾,冷暖空氣都不是很顯著,頂在華北地區上空,造成靜穩高溼的天氣,風力很小,逆溫層很低,混合層高度也很低,容易造成污染積累,同時臭氧濃度較高,導致這種現象。

四是夏季七八月份發生的一些重污染現象,排放的灰霾前體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還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在強烈的臭氧作用下,大氣氧化層增強,大氣從氣態到顆粒物的轉化率提高,導致氧化型的灰霾。

基本上可分成這四類,四類在不同地區的表現形式、發生頻率及發生時段不一樣。這是我們2010年開始的課題,到近期剛完成。同時,各個地方的研究,包括對PM2.5來源解析,也對灰霾的來源有了一定的認識。

可以說,從世界範圍來說,沒有哪個國家像我們國家這麼重視對灰霾的研究,沒有那麼多的研究項目來專門對PM2.5和灰霾來源、成因進行研究。當然,人家也沒有我們問題突出,我們國家在短短二三十年時間內,發展非常快,國外上百年積累的問題,中國在二三十年內集中爆發,特別是大氣污染問題。所以我們的研究強度比國外大,複雜程度也大得多。雖然也做了一些研究,對灰霾有足夠的認識,科學上也提出了一些措施,但應對灰霾,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進一步有計劃應對。

澎湃新聞:這個項目的投入是多少?

柴發合:按照課題需要進行投入,從污染治理費用來衡量,投入非常小,但對污染治理確實發揮了作用。這個研究不光是對灰霾的認識,而且當時對整個複合型大氣污染、區域性大氣污染的認識,以及制定新的空氣質量標準,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呼籲早一點設立大氣污染防治重大科技專項

澎湃新聞:目前研究重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柴發合:原來主要是認識它的成因、形態、來源,現在我們重點研究怎麼控制,包括灰霾控制技術及灰霾生成來源的控制技術、大的方向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還有一些具體的控制技術,比如原來的脫硫脫硝、除塵控制技術,這些技術怎麼提升,管理技術上怎麼加強。這都是從控制上要做的。

還有就是怎麼規避污染。發生了灰霾,我們怎麼更好地保護公衆的健康,各種各樣的除霾裝置、防護裝置的研發。

兩方面都在研究,一是怎麼控源,二是怎麼規避污染。

澎湃新聞:環科院目前的主要項目有哪些?

柴發合:我們院在做典型地區灰霾的研究,圍繞PM2.5的控制,做一些技術研發。這是一般的公益性科研項目。大項目的話,前幾年,我們一直在呼籲國家像水污染控制專項一樣,能夠設立大氣污染控制專項,提了一些建議。我們也期待着國家這次科技體制管理的改革,能真正集中精力,實現我們這個願望,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來列入,從成因、管理、技術、示範應用到解決灰霾頻發問題,系統進行研究。

另外,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立了三個項目,分別是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個區域大氣聯防聯控技術支撐研究,時間是到2017年底。這是科技部最近比較大的項目,三大區域加起來一億多元。京津冀這個項目由我負責,從技術上怎麼支撐聯防聯控,建立哪些技術體系,搞清楚區域方面的問題,制度怎麼建設,怎麼推進京津冀地區的統一監測、統一規劃、統一監督管理、統一評估等等。

澎湃新聞:你說的這個項目是國家層面的大氣污染防治科技專項?

柴發合:我們環保部自己有清潔空氣研究計劃,主要是利用公益項目費用,更傾斜做一些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這幾年也是安排了許多課題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但國家層面的大氣污染防治科技專項一直沒有。

現在國家在制定“十三五”規劃和污染治理專項,據我所知還是有所考慮的,但最後能不能成,不知道。

澎湃新聞:現在問題比較突出,爲何遲遲沒有這方面的重大專項?

柴發合:國家有國家的安排,國家原來有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其中有一個跟環境有關,是水污染專項,但大氣一直沒有列入。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吧。我們呼籲早一點列大氣專項。

澎湃新聞:環保部本身也有專項,爲什麼還需要國家的重大專項?

柴發合:環保部的資金力度、研究覆蓋面,都不足以支撐。公益性項目主要是做一些跟環境管理有關的研究,但污染防治不僅是管理問題。灰霾技術研究、技術應用研究、技術研發,一直到示範應用,需要大的資源配置。

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一直是個問題

澎湃新聞:可以看到,現在一些地方應對污染天氣的主要措施是暫時關停一些污染排放大的企業。但是等這些企業重新運作時,還是會有污染排放。像APEC期間的控制污染模式,可持續嗎?

柴發合:不是不可持續。首先,APEC這種應對方式是必要的。現在污染這麼重,通過臨時措施進行污染防控,保障會議召開。

第二,這些過程取得的成效,使得我們對污染防治有信心。原來我們總覺得中國污染問題不好解決,但通過這樣的機制,特別是APEC期間採取的措施,可以看到減排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減排不僅是關停大的污染企業,還要同時採取其他污染防控措施,比如限排等、綜合性措施,才能取得效果。

實際上,中國的環境問題出在哪兒,已很清楚——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都要大的調整,把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逐步調整掉,大力發展低污染低耗能產業,通過第三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甚至環保產業本身的發展,來代替粗放型高污染行業企業,既解決發展問題,也解決污染控制問題。

澎湃新聞:中國在大氣保護和大氣污染治理這塊的制度體系是否完整,有哪些需完善的機制,如立法方面?

柴發合:立法確實是個大問題,《大氣污染防治法》正在修訂,發佈的徵求意見稿裏,已有一些很好的措施,當然還需公衆討論,全社會來參與,豐富這部法律的內容。需要趕快修改法律,以滿足污染防治的要求。

澎湃新聞:現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不足之處應怎樣完善?

柴發合:原來的法律重污染防治,沒把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作爲立法根據和考覈政府的約束指標。污染防治工作本身要做好,但更重要的是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以這個爲核心,建立環境管理體制,規範政府行爲。

第二,關鍵的一些制度,包括環境標準、排污許可證、怎麼動員全民參與、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怎麼調整、揚塵及機動車污染怎麼控制,圍繞這些問題,建立相應的控制體系和方法體系,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明確相關部門的義務和責任。原來法律中都有,但都不具體。

第三,保護公民健康、社會信息公開、動員社會全面參與監督,需要很大的加強。還有,大氣污染爲什麼老得不到扼制?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一直是個問題。違法成本不光要體現在經濟上,處罰力度大大提高,對排污者和監管人員,在刑罰處罰上都要更嚴厲。

制定灰霾控制總體技術路線

澎湃新聞:爲了治理灰霾,中國科學院欲斥資5億元建立世界最大灰霾實驗室,航天新光公司與航天一院18所聯合研製生產蒸汽閃爆樣機(可把有機垃圾通過高溫高壓蒸汽閃爆方式,轉爲有機肥料)。不難看出,灰霾之下,人們正在思考各種對策,但歸根結底,您覺得根治灰霾,需要怎麼做?

柴發合:治理灰霾關鍵有這麼幾點:

第一對它的特徵認識要進一步深化,在科學上進一步做研究。

第二,灰霾是綜合性的影響結果,需要制定更好的灰霾控制總體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法。需要總體方案,不僅是技術。

第三,圍繞灰霾的防治,健全環境管理的制度和體系,包括污染物控制的思路、區域聯防聯控的機制、排污許可證爲主對固定源的管理,以及未來對移動污染源的管理,都要進行研究。

第四,要開發更爲高效的污染控制措施,一部分針對源,一部分是保護公衆健康的措施。

澎湃新聞:控制灰霾的總體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法,需要從哪些層面去制定?

柴發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是到2017年的,更長遠的中長期計劃,應該趕快進行科學制定。這是第一個維度,是時間的維度。

第二個,涉及層面,包括中央地方和城市,都需制定這樣的規劃。

第三,這種規劃的制定,特別是灰霾的污染防治,涉及各個部門,不光是環保部門,能源、通信、交通、建設等部門都應參與進去。

第四,一定要體現對多種污染物的控制,後面還要關注臭氧污染。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