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中國年輕護士隊伍普遍遭受工資低、壓力過大困擾

中國年輕護士隊伍普遍遭受工資低、壓力過大困擾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5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工資偏低、壓力過大、生活不規律、社會地位下滑等問題困擾着年輕的護士隊伍,但他們說——

中國年輕護士隊伍普遍遭受工資低、壓力過大困擾

“當我們老去,也想遇上好護士”

“小明,你覺得哪裏不舒服?現在幫你輸液,阿姨輕輕扎針,儘量不弄疼你啊!”覈對醫囑、配藥、消毒、注射……身穿白色護士服的席雅君,邊手腳麻利地做着準備工作,邊輕聲安慰着病牀上的“小患者”。

20分鐘情景模擬測試結束,席雅君走出全國女職工崗位創新技能大賽兒科護理項目賽場,長長舒了口氣。現實工作中,她很少有機會慢條斯理做完這些程序。“不去醫院,真的不知道原來病人那麼多!”一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裏,她和同事們總是處於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雙腳在地板上飛奔”。

2012年全國女職工崗位創新技能大賽將臨牀護理、兒科護理、重症監護護理作爲醫療護理類競賽項目。據悉,這一類別在此次大賽中參賽範圍最廣,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約178萬女職工參與,約佔全國護理行業女職工總數的81.05%,覆蓋到各省、市、縣級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護理工作既精細專業又艱苦繁重,既瑣碎平凡又高尚偉大,需要付出很多的愛心、熱心、耐心,也需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幫助和理解。”全總女工部負責人表示,此次比賽注重將競賽活動與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相結合,與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相結合,融入了心理關懷、人文關懷、人本化服務的理念。

對“人文關懷”,孫順霞有着切身體會。長期在重症監護病房工作的她,將ICU解讀爲“ISEEYOU”,中文意思是“我看着你”。進入這類病房的病患大部分都失去了意識,從治療、搶救、病情觀察,到洗頭、餵飯、翻身、清理大小便……在這個既無誇讚、亦無責罵的安靜世界裏,醫護人員像照顧嬰兒一樣,24小時看護着每一個病人。

孫順霞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爲病人清理大便時的情形。她剛參加工作不久,一位病人消化道出血,大便帶有強烈的腥臭味。清理到一半,她實在忍不住跑到一旁嘔吐。

值夜班也是醫護人員最難熬的時候,病人睡了,護士卻一點瞌睡不能打,搬把椅子坐在兩張病牀中間,隨時觀察記錄病人的狀況。

“這就是我們職責的一部分,必須接受。”如今,孫順霞早已適應了這樣的工作節奏。她深知,醫護人員任何一次錯誤的行動,都有可能導致一個脆弱的生命停擺;而一次及時正確的診斷、護理,也可能喚回患者的生命。

目前,我國護士數量增長處於歷史上最快時期。根據2011年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1年底,全國註冊護士總數爲224.4萬人,比2005年增長了66%,我國每千人口護士數從2005年的1.06人提高到了1.66人。但與此同時,工資偏低、壓力過大、生活不規律、社會地位下滑等現實問題,也困擾着年輕的護士隊伍。

“雖然大多數病人都很體諒我們的辛苦,但也難免遇到對護士不尊重的病人和家屬。”席雅君記得一次夜班,一個剛做完闌尾手術的病人感到腹痛,護士立即通知了值班醫生檢查,但病人卻要求必須打電話讓自己的主治醫生趕回醫院。“那時已是晚上11點了,病人就叉着腰站在走廊裏大喊大叫,難聽的話說了一籮筐……”席雅君當時心裏別提多難過了。

這樣的情況,孫順霞也會遇到。由於家屬每天只有半小時能夠進入ICU探視,難免擔心病人得不到好的照顧。甚至有家屬會直接問意識不清醒的病人:“她們有沒有欺負你呀,有沒有打你呀?”這樣的話讓孫順霞“很受傷”,但她還是會安慰病人家屬:“我們會好好照顧病人,像對待我們自己的親人一樣。”

雖然遇到各種各樣的誤解和委屈,每當看到自己的病人康復出院,也是席雅君和孫順霞最有成就感的時刻,“覺得自己的付出很有價值”。

據瞭解,我國醫護比例已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1年的1:1.25,公立三級醫院更達到1:1.42,醫護比例倒置問題得到好轉。但相對世界其他國家1:4的水平,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三分治,七分養。服務於患者不僅要運用醫療護理知識,更需要靈巧的雙手和一顆愛心。”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郭燕紅表示,根據醫藥衛生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5年全國護士總數要達到286萬人。要培育並留住優秀護理人才,不僅需要提高工資報酬,更要注重非物化的關愛。比如加大表彰、培訓力度,擴充護士職業發展空間,營造尊重醫療護理人員的良好社會氛圍,等等。

“當我們老去、病倒,也希望遇上好護士。”席雅君說。(鄭莉張銳)

相關閱讀:

>>白大褂不堪承受之重:風險大收入低致醫學生改行

>>中國上海內地首批專職“研究護士”走馬上任

>>廣州護士缺口3萬男護士搶手成業內“大熊貓

>>廣東女護士玩失蹤離家獨自旅遊稱因工作壓力大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