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寶典 > 穴位養生 > 中醫艾灸有效健脾胃

中醫艾灸有效健脾胃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天天氣熱,而且雨水也多,這樣又熱又溼的環境下,人們很容易出現乏力、嗜睡、全身無力、食慾不振的現象,對於這種現象該怎麼辦呢?夏季養生要養心,同時也要注意調養脾胃,中醫艾灸是不錯的方法,下面我們來看看文章的具體介紹。

中醫艾灸有效健脾胃

夏季養生注意調養脾胃

中醫認爲養生最主要是講究天人相應和順應自然,所以中醫講究四季養生,五臟對應五時,即“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從夏季的角度來說,不僅要顧及心陰的養護,更要注意調養脾胃,這是因爲:

第一,從季節特點來講,大家都知道夏季炎熱,但還有一個被人忽視的點,就是溼。夏天的雨水較多,一下雨,水分就蒸發彌散到空氣中,使人覺得悶熱,出現喘不過氣、吃東西沒食慾等表現,這可能就是溼傷脾胃所致。而另一方面,悶熱、潮溼的天氣,很多食物容易腐敗變質產生毒素;細菌等也容易繁殖生長,所以夏季腹瀉等疾病非常常見。這些就是中醫說的“外邪侵入”。

第二,夏天暑溼困脾,導致人的脾胃功能相對於其他季節就較弱,如果脾胃功能障礙就不能很好地運化水溼,造成“內溼”停滯,進一步影響脾胃的功能。

第三,“脾胃傷則百病由生”,所以體質較差的人或有其他慢性病的病人尤其需要注意保護脾胃,比如像有心腦血管等疾病的在夏季容易發生意外。

中醫的脾胃其實泛指人體整個消化系統,《黃帝內經》說,“脾胃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五臟六腑,都需要脾胃化生的飲食水谷精微來營養。反過來說,脾胃傷則百病生,很多疾病,比如臉上長痘,或者消化不良歸根到底還是因爲脾胃出了問題。

實際上,如果脾胃運化不好,除了無法吸收食物中的營養,還會產生內溼。中醫認爲,溼若不及時祛除就有可能發生變化,寒化變寒溼,熱化變溼熱,以溼熱爲例,溼在人體久留不除就會化熱,因此,溼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一般溼熱分爲兩類,熱重於溼或溼重於熱。熱重於溼,熱象更明顯,表現出舌苔黃膩、口乾口苦口黏、小便黃,甚至也可出現牙齦腫痛、大便乾燥等症狀,治療上以清熱爲主;溼重於熱,溼象更明顯一些,有頭重腳輕、口苦口黏等表現。臨牀上,還需要通過中醫望聞問切對脾胃功能進行綜合判斷。

夏季養生試試艾灸

艾灸療法以其療效著稱,中醫認爲脾胃爲後天之本,艾灸療法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昇陽舉陷、拔毒泄熱、防病保健的作用,對於治療脾胃病或改善脾胃病症狀療效顯著。

艾灸療法安全可靠、經濟實惠、深受廣大人民羣衆的喜愛。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自身健康的關注,艾灸保健也越發被重視。而隨着科技的發展,艾灸也進入了現代艾灸時代,因爲艾灸時不能吹冷風,不能開空調,所以在炎熱的夏季現代艾灸無煙無火的優勢變得越發重要。配合灸大夫艾灸儀和灸大夫艾灸養生APP,個人也能輕鬆獲得艾灸的灸療方案,掌握艾灸療法,無需他人幫助,便可在家裏、在辦公室、在旅行途中,隨時隨地做艾灸。

夏季常見脾胃病灸療方法:

1、胃脘部疼痛,可艾灸中脘、神闕、天樞、足三裏,脾虛嚴重可加脾俞、胃俞補益脾胃;腹脹明顯可加氣海調理氣機;伴有噁心嘔吐症狀的可選中脘、足三裏、內關;泛酸乾嘔明顯可加用公孫;噯氣明顯可加用膻中。

2、腹瀉,可艾灸天樞、足三裏、神闕、三陰交、水分,久泄虛弱可加灸脾俞、胃俞穴。

3、便祕,可艾灸上巨虛、中脘、天樞、大腸俞,虛證可加氣海、關元、溫煦、下焦助散結。

4、呃逆,可艾灸天突、膈俞、內關、足三裏。也可強刺激攢竹穴,灸中魁緩解急性期的發作。

艾灸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夏季養生可以試試艾灸,艾灸需要選對穴位,如果大家對穴位、艾灸不是很瞭解的話,大家還是找專業的醫師來艾灸比較好。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