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今日頭條 > 多地出現男女分校引熱議 武漢一校長稱不合適

多地出現男女分校引熱議 武漢一校長稱不合適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6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年,上海獲批建男子中學,南京一所中學辦“女生”班,城市出現的男女分校引來熱議。昨日,曾經是武漢市最有名的女校之一的武漢市十九中舉行百年校慶,有校友提議,“學校將來能否恢復女校?”“目前,學校還沒有這樣的考慮。”校長李東明表示,從武漢教育現狀來看,男女分校並不合適,尤其會對青春期的孩子帶來不良影響,“而男女合校能讓性別差異實現互補。”

多地出現男女分校引熱議 武漢一校長稱不合適

百年老校曾是著名女校

校友提議恢復女校,這與該校特殊的歷史文化有關。武漢市十九中的前身爲漢口聖若瑟女子學堂,是一所教會學校,辦學至今已有100年曆史,也是漢口最早的女子中學之一。聖若瑟女子中學的教學大樓至今保護完好,並一直作爲教學使用,這在武漢市的老學校中很少見。

1952年,聖若瑟女子中學被武漢市人民政府接辦,改名爲武漢市第四女子中學,1956年改爲武漢市第十九女中,1968年,男女合校,改名爲武漢市第十九中學,現在是一所省級示範高中。

昨日,記者走進位於漢口自治街的十九中校園,教學樓的顯眼處刻着“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的牌子,彰顯着學校的悠久歷史。校友們回憶,當年的女校除了設語文、數學、史地、理化各課外,還增加英文、手工、繪畫、音樂各課,老師幾乎全部是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獲得教師學位的意大利籍修女,“當時是武漢市的熱門學校,從這所學校走出來的女性佼佼者數不勝數。”

75歲校友回憶單純環境

昨日,十九中校友從各地趕來,爲母校慶祝華誕。其中,三代同爲十九中校友的魏素雲老人一家格外引人注目。今年75歲的魏奶奶,是學校1956屆畢業生,老人的兒子是學校1982屆畢業生,如今,孫女胡雅琴也是市十九中的一名高中生。“我讀書時,學校還是第十九女子中學,校園裏是清一色的女生。”魏素雲告訴記者,她17歲轉學到第十九女中,記得剛到校時,大家都中規中矩,乖得不得了。等熟識了,本來靦腆害羞的變得開朗、愛說話。“其實,在沒有男生的環境裏,女孩子們更放得開,更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女子中學最大的好處是單純,我們在純淨的校園環境中學習知識,提高修養,完善自身,修得一種人人平等的思想。”魏素雲回憶說,學校當時教體育的也是女老師,教語數史地等科目的,既有男老師,也有女老師。“唯一覺得不方便的是,女生碰到體力活時有點犯愁。”“從女中畢業後,一點也沒有覺得不適應,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然。”魏素雲說,她畢業後讀了中專,成爲了一名小學語文老師。

武漢目前沒有男女分校

在我國一些發達地區,女生班、女校的嘗試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北京、上海、瀋陽、無錫等城市都已相繼恢復了當地曾經擁有100多年曆史的女子中學。而目前,武漢市還沒有一所男校或女校。6年前,武漢最後一所女校市女子高中因生源原因改爲“男女合校”,更名爲第三十九中。武漢市女子職業中等專業學校,2005年4月已與武漢市美術學校、江岸鐵路職業高中合併,改爲武漢市中等職業藝術學校,男女生兼招。而創辦於1994年2月的華中女子大學,則於1999年停辦。

“一般來說,男生擅長邏輯思維、理性思維,女孩子擅長形象思維。單一女校,不利於他們互相模仿、互相補充。”昨日,武漢市十九中校長李東明表示,女校作爲一種特殊辦學模式,在實際發展中面臨兩大制約:從課程改革的角度看,課改提倡開放、合作探究,但女校教學缺少男生這一性別合作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學生和家長對“女校”認可度不高,如果只招女生,學校將面臨生存危機。

對男女分校,華中師大教育專家範先佐教授也投“反對票”。他認爲,一個人總要走向社會,孩子從進幼兒園起就開始融入社會,而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更需要有正常的異性交往,人爲將他們分開不合適。

但是,也有專家贊成“男女分校”。“男女分開教育在當今時代不是主流,也不會成爲一種潮流,但可以在個別學校進行嘗試性的試驗。”金陵女子學院社會學碩士生導師金一虹表示,男生女生在一個班,在雙方思維模式互補、男女生交往方面,有積極意義;女生單獨教育,也有單獨教育的優勢,“在沒有男生的環境裏,女生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獨當一面,有利於培養出她們獨立自主的個性。”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