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醫界要聞 > 乙肝若按規律治 四成大三陽或能逐漸停藥

乙肝若按規律治 四成大三陽或能逐漸停藥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1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專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高志良教授、李建國教授、謝冬英教授、林炳亮教授、陳幼明教授

乙肝若按規律治 四成大三陽或能逐漸停藥

我國是乙肝大國,有病毒攜帶者近億人,他們中需要治療的慢乙肝患者至少有兩千萬人。由於慢乙肝的治療過程是一場“持久戰”,不少患者對乙肝的治療“蒙查查”,導致他們在治療過程中或隔天吃藥、或吃吃停停或私自換藥等種種不規範的現象。怎樣才能在治療過程中少走彎路?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專家就此接受了新快報記者的採訪。

高血清學轉換:實現患者兩大需求的必要條件

隨着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觀念的推廣,越來越多的乙肝患者開始了抗病毒治療,如何安全有效地幫助患者實現減少肝癌肝硬化和儘量避免終身服藥這兩大目標,成爲衡量抗病毒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高志良教授介紹說,通過規範的抗病毒治療,部分患者可以實現E抗原血清學轉換,即E抗原轉陰,同時E抗體出現,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三陽”轉成“小三陽”。

短期來說,E抗原血清學轉換是抗病毒治療的停藥指徵之一,意味着乙肝病毒複製在很長時期受到抑制,病情處於靜止狀態,因此,國內外慢乙肝防治指南均將E抗原血清學轉換作爲抗病毒治療的終點指標之一。

長期來說,E抗原血清轉換表示疾病進展停止或減緩,有望實現持續低水平的病毒複製、纖維化進程的停止或逆轉、降低發生肝硬化或肝細胞癌的機率,以及更長時間的無併發症存活期等。

正確的藥物+正確的治療方案=抗病毒療效再上新階

李建國教授介紹到,就現有的抗病毒藥物,總體而言,干擾素具有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較高,免疫調節,固定療程等特點,但會出現類似流感症狀,外周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對於妊娠、失代償期的肝硬化患者是禁忌。目前臨牀上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乙肝患者中有八成使用核苷類似物藥物,已上市的四種核苷類似物中,替比夫定具有較高的血清學轉換率,也有較強的抗病毒作用,同時是美國FDA批准的唯一妊娠B級的核苷類似物。

在各類藥物的國際註冊臨牀試驗的一年結果中,長效干擾素的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最高,爲27%,其次是替比夫定,爲23%,是已上市的四種口服抗病毒藥物中表現最好的。

謝冬英教授就治療方案的選擇談到,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必須由專業醫生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制定最佳方案,對於“大三陽”且谷丙轉氨酶升高明顯(大於兩倍正常值)的患者,希望達到“小三陽”可選用干擾素或替比夫定。

在谷丙轉氨酶(ALT)大於兩倍正常值的患者中,替比夫定組兩年中36%轉爲“小三陽”,如果治療到24周的時候,檢測不到乙肝病毒,那麼治療兩年後,有40%以上患者由“大三陽”轉“小三陽”。如果再堅持一段時間的規律治療,他們有希望實現停藥目標。

定期隨訪爲持久療效和安全停藥保駕護航

就規範隨訪方面,林炳亮教授建議,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規律性的隨訪有時候甚至要比選擇一種正確的藥物作用還要重要。定期隨訪一方面能夠及時瞭解和評估抗病毒療效,另外能夠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從而提高用藥的安全性。第三,定期隨訪可以加強患者和醫生的溝通,維持患者良好的依從性。

2010年新版《中國慢乙肝治療指南治療》指出:對於治療期間的患者每3-6個月隨訪1次,並進行病毒學指標、生化學指標、及根據病情所需的其他指標的檢測。停藥的患者也應該定期進行隨訪,以便醫生能在第一時間內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並給予治療。停藥後半年內每2個月隨訪1次,以後每3-6個月隨訪1次,至少隨訪12個月。

陳幼明教授在訪談中介紹了一項關於替比夫定停藥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觀察,回顧了2007年到2011年期間在中山三院感染科門診就診,並使用替比夫定治療的30例慢乙肝患者,達到指南停藥標準停藥後,停藥半年至三年的隨訪患者,83%維持停藥時的療效,且無一例發生重型肝炎等嚴重不良事件。(陳映平)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