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頭條 > 健康科普 > 酸奶維生素來養成易瘦體質

酸奶維生素來養成易瘦體質

來源:樂哈養生館    閱讀: 75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減肥”這個話題每天都會談論。不過減肥也不是誰都能輕鬆減的。每個人的體質都是不同的,在對體質改善上,要先對自身體質進行了解,這樣對體質改善才會有很好幫助。易瘦體質是很多女生都希望擁有的,新陳代謝比較的快速,會消耗掉多餘的能量,易瘦體質是可以養成的哦,只要長久的堅持好的習慣,下面就跟着小編來往下看看吧!

易瘦體質概述:

人之所以會瘦,是因爲你每天吸收的能量不足以維持你每天的體能需要,那些“肉”在人的新陳代謝中被氧化分解——就是燃燒掉,以維持你正常的生命活動需要。所以,很多人說‘捱餓’是最好的減肥方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要小心變成厭食症。

荷爾蒙的分泌可以影響人的感情活動,傷心、失戀、煩惱、相思、失眠等都會影響體重,所以,荷爾蒙和體重還是有一定關係的。但是,這些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在高度緊張的環境中會越來越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憔悴,而有的人卻會越來越胖,這便是荷爾蒙的作用。

所有的人都覺得夏天會瘦得很快,因爲夏季身體的能量需要增大,所以會消耗很多的脂肪.陽光對皮膚的照射也會燃燒脂肪。

茶是鹼性的,而人體大多數是酸性的,所以,多喝茶有助於人體的酸鹼平衡,鹼性體質是不容易發胖的。

酸奶維生素來養成易瘦體質

生活習慣要養好!

早睡早起身體好

培養早睡早起的習慣,使飲食時間正常化。早睡早起與瘦身的關係密不可分,如果不得已必須從事大夜班的工作,營養師會建議工作時間正常時再減肥。否則也要在白天騰出時間來做1周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早睡早起能使飲食生活正常化,例如大部分上班族往往晚睡晚起,沒時間吃早餐,上午肚子餓時吃點心果腹,結果失去中餐食慾,打亂飲食時間。更何況晚睡時,就會吃宵夜解饞,造成脂肪大量囤積,不胖也難!

早餐不可少

爲了順利吃到早餐,一定要養成早起的習慣。早起吃早餐也是使後續用餐時間正常化的重要關鍵。

早早上牀睡覺

早點睡覺除了是斷絕吃宵夜慾望的最佳方法外,也是讓自己能早起的動力。早睡早起,執行減肥計畫也會更容易!

飲食方面:

1日3餐不可少

3餐時間充裕,悠閒進食。爲了趕時間而狼吞虎嚥,甚至乾脆忍着不吃,相信你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但是你知道嗎?這也許就是你發胖的主要原因。人在吃下食物後,約過20分鐘厭食中樞纔會下達飽腹的感覺,如果吃得快,感覺飽腹時已經吃得太多了。而不吃東西的結果是,身體會啓動自我防衛功能,一旦吃下食物,合成脂肪的速度就會增加,以儲存能量。

1天照正餐時間進食,吃的時候細嚼慢嚥,除可充分品嚐食物美味外,也加快飽足感。

絕對不要輕易斷食

隨便決定1天吃幾餐,反而會使身體脂肪合成速度加快,對於減肥有害而無益。任意斷食更可能損害身體機能。

用心吃正餐

用心吃正餐的意義在於讓你充分品嚐食物的味道,以輕鬆的心情進食,反而容易獲得飽足。

酸奶維生素來養成易瘦體質 第2張

運動方面:

儘量找機會運動

平常有機會的時候,就讓身體多運動,例如短距離的走路,或爬樓梯、簡單的伸展操。

選擇容易成爲習慣的運動

場地不拘的運動比較容易養成習慣,就算是可以邊看電視邊做的室內運動器材也可以當作日常主要運動。

多吃食物有哪些?

水果酸奶

嘴巴饞了還是想要吃,不妨自己動手,健康、減肥和美味都能同時兼顧。最簡單的美味零食,莫過於水果酸奶!在喜歡的水果粒裏拌入酸奶,比超市裏賣的還要實在,美味的下午茶零食讓你享瘦又健康!

搭配酸奶最美味的水果,誠意推薦香蕉、草莓、桃子和菠蘿!切成小塊拌上酸奶就是美味,冰凍了之後食用還有另一種風味,愛美的女士怎麼可以錯過!

維生素

維生素A:胡蘿蔔、南瓜、香蕉、橘子和一些綠葉蔬菜中維生素A和纖維素都很豐富。

維生素B族:葵花籽、花生、大豆等堅果、穀類中維生素B族都很豐富,纖維素含量也不低,但要注意的是這些食物脂肪和熱量都偏高,可不要貪嘴啦!

維生素C:檸檬、橘子、蘋果、酸棗、草莓、辣椒、菠菜等等很多的水果和蔬菜瓜果中都非常豐富,只要多吃新鮮的蔬果就不怕缺乏維生素C和纖維素。

維生素D:櫻桃、番石榴、紅椒、柿子、芥藍、獼猴桃等,維生素D在動物肝臟和魚類中的含量最豐富,但想同時補充維生素D和纖維素,這些水果蔬菜纔是雙贏的選擇!

酸奶維生素來養成易瘦體質 第3張

結語:好了,到這裏就是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整理的關於生活中經常會見到的一種人羣,易瘦體質人羣的相關內容了。另外,小編還想說的是,人之所以會瘦,是因爲你每天吸收的能量不足以維持你每天的體能需要,那些“肉”在人的新陳代謝中被氧化分解——就是燃燒掉,以維持你正常的生命活動需要。所以,很多人說‘捱餓’是最好的減肥方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要小心變成厭食症。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